幼儿“链式思维数学”的设计与运用探微.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5688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链式思维数学”的设计与运用探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链式思维数学”的设计与运用探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链式思维数学”的设计与运用探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链式思维数学”的设计与运用探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链式思维数学”的设计与运用探微.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幼儿“链式思维数学”的设计与运用探微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其作用,一方面要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另一方面又必须顾及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所谓“链式思维数学”即强调将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成环环相连的数学活动链,有效串联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生活等幼儿园活动途径。幼儿可以通过前期的非正式数学活动、中期的数学教学活动及后期的非正式数学活动,逐步感知、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并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设计目的 (一)强调数学教学的系统性 近几年来,由于受综合主题课程的影响,数学不再以独立学科的面貌出现,而是被纳入一个个主题活动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被打破。如表1所

2、示是某中班下学期110周主题课程内的数学教学内容。 表1 剖析表1,显然数概念活动比较多,集合的教学内容较少,而空间和几何形体、量的数学教学内容几乎没有。同时,数学知识的逻辑性、递进性被忽略。如:先进行了小动物之家的教学(按两个特征分类),之后再进行花儿多美丽的教学(按一个特征分类),难易次序颠倒。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表明了“数学应该成为幼儿园教育中相对独立的学科”的立场。因此,数学教学有必要按照其自身的特点进行编排,增强系统性,让幼儿的学习有前期的经验铺垫,并能在后期活动中获得运用。 (二)增强生活与教学的链接性 幼儿的数学经验大量来源于实际生活以及区域活动,是非

3、正式的数学经验,其对幼儿数学学习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为幼儿数学概念的建构积累丰富的经验基础。二是为幼儿提供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但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一般都是根据课程安排进行的,没有更多考虑幼儿是否有相应的经验准备,比如,大班幼儿在用湿抹布擦木头积木的劳动中,感知到积木有许多面,每一面的大小有相同也有不同;晾晒积木时,又发现如果把大面压在下面就不太容易晾干等。这其实就涉及对“立体形”以及“比较面积大小”的感知,可以说是学习的“第一个链”。而此时幼儿的学习还没有到“认识立体形”的进度,前期经验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推波助澜”。 数学集体教学中如果能将幼儿零散的生活经

4、验加以利用,将会使数学学习更轻松,也有利于生生之间产生互动。因此,针对某一数学教学内容,既要精心设计集体教学(正式活动),也要围绕该学习内容营造有利于经验获得的生活和区域活动(非正式活动)。使幼儿在学习前有经验,在学习后有运用。 (三)突出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数学知识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知识,数学与抽象思维密不可分,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思维抽象化的过程。对幼儿开展数学教育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思维训练的价值,二是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强调“为思维而教”,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因此将适宜幼儿思维水

5、平的数学内容,从易到难设计一条“链环”。即围绕一个或几个学习内容,设计出环环相连的思维链,并以集体教学(正式活动)为主线,以生活、区域等非正式的活动为铺垫和延伸,让具有不同数学能力的幼儿,可以从“不同的链环”上生发学习,通过环环相扣的链式学习,使思维发展不断提升。 二、设计构思 图1 “链式思维数学”的设计构思 如图1所示,将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设计成环环相连的学习链。将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生活等幼儿园活动途径,用“链”进行有效串联。使幼儿在前期非正式活动、中期正式活动及后期非正式活动中,逐步感知、掌握、运用数序知识,在环环相扣的学习与运用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设计方法 以下对中

6、班上学期“顺序数和倒序数”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具体说明“链式思维数学”的设计方法。 (一)一条脉络相连 “顺序数和倒序数”的链式设计共包含6个活动,其“中心脉络”只有一条,即“感受自然数序的规律,学习顺序数和倒序数”,这是最终要达成的目标。主脉是整个设计链的中心,它将核心的数学学习内容一以贯之。围绕主脉,又将最终学习目标分解为更细化的小目标,即每一个活动的目标(见表2)。 (二)两种活动互补 剖析上述案例,正式活动即集体教学共两次,分别是“一课时:乘电梯”和“二课时:数字花园”。两次集体教学的目标抓住了该数学内容的主旨,是符合绝大多数幼儿发展需求的集体性学习活动。而其他非正式活动,如扑克牌游戏

7、、跳房子等,组织形式相对比较松散,满足个别或部分幼儿的发展需求,也作为集体教学前后的铺垫或延伸。正式活动与非正式活动的互补,使课时数量不增加,仍与原课程持平,但能将生活、区域等途径中的零散学习围绕主脉加以整合,形成一条活动链。 (三)三段学习衔接 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前期的非正式活动主要帮助幼儿感知积累经验,如:从走楼梯中感受自然数序的存在,学习唱数;从玩扑克牌的区域游戏中记忆数字的大小等,为幼儿正式学习顺序数和倒序数做好铺垫。中期的正式活动是在幼儿前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集体性的教学,对顺序数倒序数的含义、数量关系以及自己独立排列操作等进行专门的学习。最后的非正式活动,是对所掌握知识在生活、区域、游戏中的运用提升,如:在跳房子时能按照数序控制自己跳跃的顺序;能在下棋的游戏中按数序前进或倒退等。由此可见,6个活动为幼儿的学习搭建了一条学习链(如图2),从刚开始的无意识学习到逐渐有意识地归纳梳理,到最后根据个体能力进行运用提升,由易到难,紧密相扣。 图2 四、运用策略 (一)一条原则贯穿 “思维品质培养”是实施链式思维数学的核心原则,也是教育的价值追求。例如大班数的组成与分解,前期感知主要是让幼儿了解数是可以分合的。比如:让幼儿统计一下班内今天没来上学的人数总共有多少?然后再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缺席的男女数量、病假事假的人数。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在记录时,分3排来表示,如图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