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2949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初中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讨初中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讨初中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初中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初中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探讨初中语文课实施分层教学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现状,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尝试了分层教学,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 素质教育 分层教学 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明显地,这里强调的是学生的个体、自主与有效参与。在阅读教学中要贯彻和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新课标”要求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首

2、先就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被动局面,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有效参与度,从而逐渐缩短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全面了解学生,合理分层 教师在接到一个教学班时,用比较长的时间,深入班级,与学生接触,通过谈话、组织活动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爱好等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将学生分为相对稳定的若干层次或类型,比如:分为基础型A组、基本型B

3、组、提高型C组。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活动。但这种层次划分是弹性的,可随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予以重新定级。 二、选择富有张力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 1、组织认识活动阶段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对新课的认识是从预习开始的,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质疑问难法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方法。学生通过质疑问难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老师通过答疑释难可以对不同学生给予分层指导。为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经常引用别林斯基的话 “学生如果把先生看成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敌手”,激励学生把老师这个“敌手”打倒,要求学生更深刻地

4、认识课文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即使是学生的问题有时看似幼稚可笑,教师如能循循善诱,也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故乡时,有学生质疑闰土和“我”到底谁是“哥”的问题。因为他发现课文中一处是“阿!闰土哥,-你来了,”一处是“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我在启发学生时,让他们先体会“公子哥儿”的含义,又点出红楼梦中刘姥姥称宝玉为“哥儿”。学生们通过比较不仅明白了“迅哥儿”是对富家子弟的称呼,也体会到课文中封建等级的差别早已有之,只不过年少时彼此体会不深罢了。我又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二十年后 “我”和闰土之间的等级关系变得如此分明

5、了呢?为此,这个看似荒唐的问题却成了我和学生分析课文的一个切入点。 2、刺激学习认识阶段实施分层指导。 刺激学习认识阶段,研析新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一环节,重要的是根据不同文体不课型选择最佳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还以观沧海为例,在古诗词教学中,我常采用诵读和赏析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这首诗时,我先范读此诗再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再指导学生描绘诗人笔下景物的特征,进一步赏析精练的语言及精巧构思。最后要求学生结合诗的最后一句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文学笔墨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报负的?其中一名同学不无创意,他认为:“诗人不是以大海作比,而是以山岛作比,大海的洪波暗示当时动荡的

6、社会背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正是诗人想在动乱的社会中有所成就。”我在点评时,先肯定了一部分学生的意见:诗人以大海作比,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政治报负;然后对那名同学颇富创意的表达给予了高度赞赏,其实作者不正是想在动荡的社会潮流中做历史的中流砥柱吗?研析新课时,除讨论法.赏析法外,比较法.情境法.问答法及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直观教学法等,都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便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通过这些方法的使用发挥主导作用,监测.驾驭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性的错误锱珠比较,对学生颇富创意性的认识点拨鼓励,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甚至触类旁通。进而拓宽学生的

7、视野,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但无论采用哪种教学形式或方法,都切忌流于形式,只图表面热闹,浅尝辄止。 3、查认识活动效果阶段要分层。 布置作业是衡量课程目标是否达到的重要依据。我布置作业时,紧扣学习目标,由易到难,分层递进,采用 “1+X”制,也就是第一题要求全体学生必做,包括第二题以后的各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再选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这样,既使学生减轻过多的作业负担,愉快地按时完成作业,也使优秀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发展。再以观沧海为例,我布置了四个作业题:1,背诵默写这首诗;2.用文字或绘画描绘这首诗所体现的意境;3.简析作者在观沧海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政治报负的。4.课下诵读曹操的龟虽寿一诗体会作者的思想境界。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完全符合“新课标”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建议,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时的某些心理障碍,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度,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