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发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31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进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改进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改进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进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发展.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改进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要求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评价标准从一个维度转向多维度标准,评价方式从单纯的考试、“打分”转向以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各种方式;评价内容从单一评价学生成绩转向评价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评价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师生多元;评价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本文就在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采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为了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 多维度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有他自己的先天素质和倾向。必须发展这些东西,必须把学生安排在这样的条件下,使他的长处能充分地

2、发挥出来。新课程倡导多维度教学评价,即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重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发展水平;将学生作为具有自我发展意识并能自我调节的主体看待,不仅要看到学生的现在,更要看到学生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思想、文化、身心发展基础,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强调评价指标的多维度。 【案例1】 在八年级思想品德“消费者的权益”一课教学中,联系2014年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笔者特别设计了一个“2014.3.15:我与新消法有个约会”的环节,以达到不仅让学生习得课本知识,更能联系时政、关心社会生活的学习目的。在确立教学目标时,笔者进行了分层次评价。“知识与技能”的

3、评价标准是:基本层认识消费者协会、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基础层了解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益,公民有哪些正当权利等;能力层当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其中,基本层标准用于评估学困生,基础层标准用于评估中等生,能力层标准用于评估优等生。 在本案例中,笔者一改以往在教学目标设定时以一个标准要求全班每位学生的做法,而遵循了构建主义分解学习目标按一定层次、梯度有序地进行的要求,对学习目标进行了差异性分解,对不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针对学困生掌握“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益和公民有哪些正当权利”“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应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等内容有一定难度的实际学习水平,确立相应

4、的基本层评价标准能认识消费者协会、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分层进行递进教学和成功教学,使之获得成功的喜悦,应该是可以达成的目标。以此评价,没有差生,只有在不同层次发展的学生。实践表明,教学“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多维度评价标准改变了过去“清一色”的学生智力观,关注了不同学生的智力类型,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即评价标准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能;当学生取得成功时,无论大小,都要进行积极、及时的评价,用 “你真棒”等正面语言去表扬和鼓励学生,不能任意把学生放在一起横向比较,少批评,更不能挖苦、打击;多鼓励,让学生自己进行纵向比较,

5、发现进步,树立信心,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总之,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用不同评价指标来评价不同学生”,并制定有差异性的多维评价标准,进行差异性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基础上获得独特的、成功的发展。 二、 综合化评价 “应试教育”对学业成绩的考核,主要是进行课内知识一维评价,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新课程教学要求评价内容综合化,包括重视结果的终结性评价;重视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共性的体现;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能;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重视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重视学生基础知识方面;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实践、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案例2】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唐的盛衰” 关于唐太宗的教学,“唐太宗的新政措施及其作用”,尤其是“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的优越性是重点。而教学难点,一是理解“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对中国后世及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体会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是认识唐太宗的个人才干及对中国历史所作的贡献,掌握正确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方法,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提升认识。 具体教学时,笔者以学生熟悉的电视隋唐英雄传的相关视频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讲述自己对隋末唐

7、初这段风云起伏的历史的感受。其间,笔者及时地鼓励学生:“你们真棒!知道这么多隋末唐初的历史!大家还想了解唐朝哪些史实?”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阅读课文。然后,笔者引用了电视隋炀帝的视频和贞观政要相关文字资料,让学生将二者进行比较后,回答问题:“请你说说唐朝建立初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既为其后要讲“唐朝如何革新变盛”作了铺垫,又进一步明确了讨论主题“贞观之治”。这样,当学生结束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后,就能通过归纳“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经济措施、民族关系、政治制度”五个方面,阐述唐太宗的政策。然后,笔者适时地赞扬学生的发言,然后,转入 “科举制度”的教学。先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科举制度”的内容,笔者则

8、补充“范进中举”“蒲松龄不第”等故事,并以“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为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重点思考这一政策“新在哪里”。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站在现实的角度看待历史,以史为鉴,理性思考、评价现实问题,挖掘知识涵义。 为让学生清楚直观地了解“三省六部制”及其作用,笔者设置“治理黄河”的历史情境,请学生分别扮演皇帝、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及六部尚书、差役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课堂允许学生临场发挥、进行创新。同时,要求表演在语言、动作上尽量模仿古人,力求还原历史场景。当学生扮演的尚书令给六部分工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纷纷出主意,有的认为:工部负责土木进行抢修,户部要及时拨款救灾,

9、兵部负责维护秩序。有的认为:皇帝祈求上天时,礼部要参与其中;救灾过程中可能有贪污失职等行为,刑部要严加审判、处罚;吏部要严格把关,安排贤能最后,笔者出示了“贞观之治,是否是李世民个人的功绩”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认识提升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层面。 适时赞赏、鼓励学生,有利于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实践从而不断进步。在本案例中,笔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当学生讲述自己对隋末唐初历史的认识并提出问题时,笔者鼓励学生作下一步的探索和尝试;当学生回答问题时,笔者及时予以赞赏,促使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逐渐发展;而最后的探究,更帮助学生提升

10、认知层面,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总之,综合化的评价更注重学生求知、探索、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兴趣、行为等,把学生的“求知”“做事”“共处”“做人”都纳入考查范围,用综合化的评价内容,全面地分析影响学生发展的各个因素,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 三、档案化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业或考核成绩作为唯一尺度,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和倾向明显,是为了选择合适教育的学生。然而,面对一个个有生命活力的学生,单纯的分数是无法体现其是如何不断成长的,抽象的数据更无法作出真实、客观、全面的评价。新课改下,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实现评价促进发展的功

11、能。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对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法(如行动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需要。”为此,笔者尝试了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袋”这一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的档案化评价方式。 【案例3】 笔者在“个人学习档案袋”中设计了表现单元评价环节。即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利用自制评价表,对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情况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并记入档案。 操作步骤:让学生先根据单元测评表(见表1)自己分项准备,在表的自评一栏分别选 “不错

12、”“可以”“努力”三项中的一项;再将自己的选项放到小组中进行相互评价,由组长记录结果;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自评、互评进行点评。 表1:单元测评表 笔者还设计了以下一面“奖状”,颁发励成绩优胜者。 档案化评价,成效明显。首先,帮助学生明确了建档的目的是记录自己的成长和各种评价,帮助自己成长。其次,能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学生表现(包括作品、物和各种评价)收集起来,以供分析,从而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进步,为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创造条件。 在【案例3】中,通过档案化评价,让学生自己把平时学习表现、生活中的作品(如作业、小论文、证书

13、等),以及自己、同伴、教师、家长的评价都收入档案袋中,由学生自己管理、收藏,以随时观看、查阅自己各时期取得的点滴进步。在家长会上或学期末展示学生档案袋,请学生和家长进行总结评价,写上评语并提出建议和希望,使学生和家长看到自己和孩子的成长足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多元化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学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教师和教育行政领导是评价主体,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也都是评价主体;提倡把学生小组评价与小组中每位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和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结合起来。为此,笔者进行了学习质量多元化评价的尝试。 【案例4】

14、在评价课中,教师出示表2,让学生按照表中评价内容进行评价。先由学生自我评价,根据自己平时的表现情况,在三个等级中选择一级;然后,小组里学生互相评价,互评要阐述理由;最后,由教师、家长进行评价。 在【案例4】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成为评价的主体,使评价活动处于民主、协作、交流的氛围中,促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性开展,形成了一个“注重发展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每位学生在自评的同时也要评价同组的其他同学,自评与他评互动,共同承担促进发展的职责;教师、家长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评价,又助推了多元化评价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其中,评价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因为真正的主体性评价虽然需要外部力量的督促和制约,但学生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始终是评价的核心。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和同学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既提高了自身的主体地位,又把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总之,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需要建立一个“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注重发展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