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价机制促进语文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0344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语文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语文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语文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语文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评价机制促进语文教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改革评价机制促进语文教学 摘 要 传统的、单一的、期末一张试卷的终结性评价机制,使得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正在陷入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尴尬境地。要想调动中职学校师生语文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任务中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完善新的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机制,用新的评价机制,促进中职语文教学。一 、废止终结性评价。二着重过程性评价。三、辅之形成性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的功能和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快乐地学会学习和全面发展,旨在激励教师幸福地从事教学工作,可是,传统的、单一的、期末一张试卷的终结性评价机制,使得中职语文教学正在陷入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尴尬境地。要想

2、调动中职学校师生语文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任务中的作用,必须改革评价机制,促进中职语文教学。 一 、废止终结性评价。 一直以来,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都是期末用一张试卷进行评价的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期、一个教程或者一个学程结束的时候,为了进行分等、鉴定而进行的评价,或者对课程、学程以及教育计划的效力(有效性)进行研究而进行的评价,也就是说,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选拔和甄别。终结性评价对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评价已完全没有必要,甚至反而会影响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1.终结性评价主要的功用

3、与目的是选拔和甄别,而中职语文教学的选拔性和甄别性功能都已经不再。首先,大部分中职学生已不再升学,作为最主要的选拔性考试的语文考试自然就丧失了其选拔性功能;其次,甄别中职学生优劣的是专业课学习而不再是退居“副科”的语文学习。 2.造成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正是终结性评价导致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漠视。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时,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或顺利过关的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期末(或某一次考试前)老师划重点,讲要点。由于中职语文教学的课时相对较少,期末考试的内容也相对地少而简单,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否认真预习,是否认真学习,是否认真复习,根本

4、无关紧要,到期末,只要按照老师划的重点、讲的要点去复习准备,过关是不成问题的。这样的评价结果,显然不能显示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更无助于中职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3.终结性评价还导致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测查时大面积舞弊。从对中职学生期末的语文试卷分析,完全能够证明这一点:(1)30人的同一考场总有几拔三到五人的卷面相似(包括错的地方都一样);(2)一个有错别字的正确答案,竟然会有五到七人都一模一样,有的甚至会多达十人以上一模一样;(3)一个考场里,没有抄袭嫌疑(我不看别人的试卷,我也不让别人看我的试卷)的试卷不会超过五份。而没有抄袭嫌疑的试卷往往处在两个极端要么成绩很好,要么成

5、绩很差。 由此看来,终结性评价,不仅不能显示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更无助于中职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可能还会严重影响中职学生的人格发展。 二、着重过程性评价。 与只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不同,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价。一个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对这个学生的评价。学生要想获得较高的评价,就必须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越高,对其评价也就相应越高。因此,过程性评价,不单单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评价的内容和评价

6、原则 1.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过程性评价首先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是否端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二是学生能否认真、及时、主动地完成作业;三是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师既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并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又要善于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情况时,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态,及时矫正个别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期末,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了解与批改作业时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作出恰当的评价。 2.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中职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敢积极、主

7、动、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将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否能积极、主动、大胆地提出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纳入过程性评价,旨在鼓励中职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大胆地表达出来,训练并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其评价可分为主动、被动、没有行动几个等级。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时,只有主动被动之分,没有正确错误之分,只要是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都要给予最高评价。 平时,要对每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给予点评,使学生明白自己思考结果的对错;期末,根据每个学生主动或被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次数给出恰当评价。 3.写作 写作内容包括平常课堂上应该写的内容、周记(或者摘抄)、每个单元后的大作文等。 在教学课

8、时有限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大部分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是几乎不可能的,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写作训练的关键是敦促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写作习惯,勤于动笔的写作习惯养成之后,写作能力自然就能够逐步提高。敦促中职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写作习惯的关键则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在对中职学生的写作训练进行评价时,最有效的办法是重数量轻质量,期末评价时重点测查学生完成写作的数量及作文修改的篇次,写作内容,写作质量,书写和字面等则酌情给分。 4.课外阅读 对中职学生的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评价,主要是测查学生的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 1.课外阅读的量 要求学生把平时的课外阅读情况如实地记录下

9、来。期末,把学生的阅读记录收缴上来,根据学生记录的阅读量,给予恰当的评价。 2.课外阅读的质 为了督促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能认真阅读,期末,由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课外阅读记录,任意指定其中之一,让学生当堂完成一篇作文好书推介,美文赏析,评论,读后感等皆可。每个学生期末的最后一篇作文当是独一无二的,绝无撞车之可能。学生要想在期末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时就必须认真阅读,在认真阅读的同时,学生还会自觉地将阅读时的所感所想动笔写下来。这样,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3.教师可适当的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 4.教师还须时常抽查

10、学生的阅读记录,即可督促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可了解学生的阅读趣向。 (二)效果 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部分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一部分学生放弃语文学习。实施过程性评价,中职学生就不能再像期末一张试卷的终结性评价时那样,去应付语文学习了。学生要想获得较高的评价,就必须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来,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获得的评价也就相应越高。 2.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中职学生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前,早已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强调什么,他们记什么,背什么的被动学习的习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之后,他们仍然延续着这样的学习习惯,实施过程性评价,能够促使学生改变原先被动学习的习惯,自觉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