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作设计教学目标表述的问题及其规范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187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写作设计教学目标表述的问题及其规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写作设计教学目标表述的问题及其规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写作设计教学目标表述的问题及其规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写作设计教学目标表述的问题及其规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写作设计教学目标表述的问题及其规范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写作设计教学目标表述的问题及其规范研究 小学写作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困窘,原因之一是,写作课无明确的目标。如果教学目标确定的不适合,再好的教学也可能无法满足学习者的真正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存在著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句式杂糅、含糊、无法监测评估等问题,用四因素法予以规范,使其导学、导教、可检测。 W.迪克等在系统化教学设计中指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或许就是确定教学目的。如果教学目的确定得不适合,再好的教学也可能无法满足组织或者学习者的真正需求。没有准确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者会冒这样的风险基于根本不存在的需要去进行教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目标确切的重要性。然而从

2、目前看到的一些作文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有失于科学与规范。本文将结合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一下课时教学目标的表述技术问题。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同样也是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先来看三组写作教学目标,进而探讨里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 1.通过课堂提示,培养学生的自觉作文意识,留住感动自己的生活瞬间,养成记录的习惯。 2.通过课堂对话,学会多角度思维,训练联想、想象能力,体会多读书对思考力的帮助。 3.通过“说思”训练,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认识想具体、想细致的好处,学会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对作文产生趋近的情感。 教学

3、目标(二) 1.初步认识短信这一现代手段的基本特点。 2.根据短信的特点,学写健康、有个性的短信。 3.体验利用短信与人沟通的快乐。 教学目标(三)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2.学会把游戏活动的过程按一定顺序详细写下来。 3.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趣味。 4.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以上教学目标进行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它在陈述上有如下问题 1.教学目标句式杂糅,主体混乱。 教学目标(一) “培养学生的自觉作文意识”主语应当是老师,“留住感动自己的生活瞬间,养成记录的习惯”主语应当是学生。一句话出现了两个主语,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应该犯的错误。教学目标(三)的3、4,主语也应当是教师。

4、教学目标的主题到底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此我们需要厘清。新改提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理念。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是站在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是站在自己“教什么”“如何教”的角度进行设计的。“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那么目标要表述通过教学后学生发生的变化,所以标的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培养学生”“通过使”“使树立”等表述方式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语言模式。 2.教学目标贪多求全,难以落实。 教学目标(一),笼统、空泛。这些教学目标很难通过一两节作文课就能达成。“培养学生的自觉作文

5、意识养成记录的习惯”,更应该是1学期或学年的目标。具体到1节课,设定教学目标不应该全面开花,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找准一节课要学习或训练的一两个问题,确定学生能接受能完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清清楚楚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教学目标2在这里就极其简洁适当、明确具体其一,是认识短信特点;其二,是根据短信特点学写短信。如果在课始出示教学目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就一目了然。教师“有的放矢”,课堂高耗低效的现象就很难存在了。 二、规范教学目标的表述 对于教学目标的编写与表述的研究而言,为了克服其含糊性,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目前,大家比较认可且经常运用的是“四因素法”。四因素即学习对象、学习行为、学

6、习条件、学习程度。 对象阐明教学对象,即学生。 行为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获得的知识、能力等变化用课观测到的术语来表述。 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程度教学所要达到的水平,即教学结束时,学生所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依据四因素法,“初步认识短信这一现代手段的基本特点”可修改为在读、议教师出示的短信的基础上,每个学生至少说出短信的一个特点。 主体每个学生; 动词说出; 条件在读、议教师出示的短信的基础上; 程度至少说出短信的一个特点。 三、良好表述的教学目标实例分析 神态与动作描写训练 教学目标 1.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对人物神态与动作描写的词语。 2.能大体上分析所提供的材料中对人物神态、

7、动作描写的作用。 3.能正确修改学生习作中一些人物神态、动作描写的不妥之处。 4.能根据所给的材料形象的续写一段描写神态、动作的文字。 对以上教学目标进行认真分析,我们发现它在陈述上有如下特点 1.教学目标行为主体都是学生。 规范的教学目标开头应是“学生能”但是根据常识或上下文,主语“学生”可以省略,有时“能”字也可以省略。检验教学目标行为主体表述是否恰当,在教学目标前加上“学生能”或“学生”读读就可以判断了。 2.教学目标反映语文读写结合的原则。 教学目标1、2属于阅读教学目标,3、4属于写作教学目标,体现了语文读写相结合的原则。 3.目标表述用外显行为动词,具体明确。 “从文中找出词语”,

8、“说出”“进行修改”“续写”等所选用的行为动词是可以观察的,外显的。内隐行为动词是看不见的,如“思考、体验、热爱”等。运用内隐行为动词设计教学目标,学习结果不便观察和测量。 4.教学目标设计有助于导学、导教、检测。 所谓导学就是目标能够该诉学生,通过学习,他能够学会什么;所谓导教就是教师可依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检测就是教学结束后,可依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测验题。如教学目标4就可以设置简答题、填空题、分析题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小学写作课教学目标的规范表述应注意以下四点(1)教学目标表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2)教学目标表述措词力求具体明确,可测量;(3)要尽量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变化来反映学生内在的心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