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魅力修养与工作方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3027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班主任的魅力修养与工作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班主任的魅力修养与工作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班主任的魅力修养与工作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班主任的魅力修养与工作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班主任的魅力修养与工作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班主任的魅力修养与工作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班主任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需要树立威信,建立并散发出个人的魅力修养,通过自身的优秀品格吸引、引导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与此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也应当注意工作方法,做到教学与管理的相统一。而“班风”的建设则是体现小学班主任魅力修养与工作方法的一大内容。通过探讨小学班主任在教学与管理班级工作中应当如何建立魅力修养以及提升工作方法,有利于教师更进一步地完善自身的教育手段与方式。 一、加强自身魅力修养,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小学班主任对于学生的

2、终身成长以及最终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与意义。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其性格特征以及人格特质等一系列特征都会在此阶段收到来自教师、同伴的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小学班主任更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榜样作用,教师应当加强自身魅力修养,并在学生中树立其威信。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的角色。他们可能很多会扮演着学生知心朋友的角色。在这种角色互换中,由于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很多教师可能会对学生的容忍度较高。这也产生了一定的恶果。由于小学班主任没有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潞笮?的班级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

3、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活动,同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班主任应当在明确班级秩序以及班规的情况下,对学生做出进一步的规范。1 二、坚持仁爱之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其幼小的心灵需要得到教师特别的照顾与关护。因此进行班级建设与管理的时候,小学班主任应当坚持仁爱之心。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普遍希望通过自己行为与举止引起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因此可能会有学生做出一些特立独行的行为,甚至是严重扰乱了班级管理秩序的行为。遇到了这种情况后,班主任不应当一刀切地批评、惩罚学生,而应该坚持仁爱之心,仔细询问学生关于该行为的缘由以及学生对此的解释。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处理类似的情况时,普

4、遍存在这样的做法缺乏给学生的解释机会。这一做法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学生是该行为的当事人,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可能会为了避免批评与惩罚而隐瞒部分的事实真相,但始终是经手人。教师只有充分听取了学生的解释与说法,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当前的需求,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做到坚持仁爱之心教学,向学生传达爱心。 三、加强班风建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风气 上文提及,在小学阶段,由于正是学生建立起自身性格特征与人格特质以及一系列重要学习习惯的阶段,因此教师、同伴以及班级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避免在小学阶段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小学班主任应当加强班风建设

5、,引导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级上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风气,推动全班同学的积极向上发展。小学班主任在加强班风建设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在高年级,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指定班规时应当尽可能地听取学生的合理意见,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及班级当前管理的具体情况,让制定出的班规能够充分适应本班的管理与发展。在低年级,班主任则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与学校的学习状况,从而制定班规。通过规范班级管理制度,增强班风建设。2 四、重视班级事务的管理,采取恰当方式 班级事务的管理涉及到班级管理的诸多方面。当前许多小学班主任在班级事务管理方面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导致了诸多

6、问题的出现。由于小学阶段,很多班主任在处理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时没有正确倾听学生的解释,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化解了这一矛盾,导致了同学之间实际的矛盾并没有真正化解,甚至有可能加大矛盾。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应对类似的问题时,更加应当注意采取恰当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班主任可以通过培养班上的榜样,通过先进学生散发出的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学生保持先进,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此外,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事务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的需求,避免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6 五、通过多方合作强化教育作用 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同时也发生在每个学生的家庭。这一点认识在小学阶段更应

7、该得到强化。当前许多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氛围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或是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导致了教师在学校进行教育时出现了种种困难与问题。同时,当前许多教师也缺乏这方面的正确认识,没有很好地结合家长与家庭进行同步的教育,加大了自身教育的难度。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注重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将学生非常态的状态与行为以及表现告知家长,与家长一同对学生进行合理与恰当的指导以及教育。在这个沟通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应该注意彼此沟通的有效性、及时性,即教师应当及时与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同时,家长也应当及时给予教师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状况,以便教师在学校中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教育。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在这个阶段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与家长应当通过当前快速发展的各种通讯手段与设备,做到及时、有效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