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4787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摘要: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并昭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科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更要为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但在新课改中,以往初中科学教学一再提倡创新素质教育,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适当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科学,变成了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

2、“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教学,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重视创新素质教育影响了教学质量,降低了升学率。其实,两者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创新学说的基本原则是“人人皆有创造力”,创造力水平可通过训练而提高。鉴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最紧密的过程,又是一个学生和老师最容易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最易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环节。因此,我坚持运用实验教学的方法来实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用设疑的方法来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 决一个问题更

3、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中学物理教学论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设疑,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与交流。教师在课内只讲重点、关键点和注意点,发挥好主导调控作用,促进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利用伏安法测电

4、阻的实验时,利用伏特表和电流表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可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能不能只用一个电流表或一个电压表来测量电阻呢?如果能,还需哪些辅助器材?怎样测量?请说出你设计的方案并画出电路图。通过这种设疑、释疑的实验活动,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模拟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探索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猜想实验假设检验修正,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将来不断创新,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的思维。 二、注重实验方法,活化创新思维 初中科学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教科书中所安排的一

5、些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现有的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玻璃杯做大气压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也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器材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给你一个厨房中应有的东西,让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这些东西我们可以来解决科学上哪些问题或验证哪些结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为了

6、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在实验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三个转变”。 (一)变看实验为做实验 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学习与实践”为学生亲手做实验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人人动手做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我们知道,实验具有双重功能。一是知识功能,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二是情感与技能功能,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技能,学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常规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记录与

7、分析等。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就是要充分发挥实验的知识功能、情感功能,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完成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实验才能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三)变课内实验为课内外结合实验 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联系非常密切,在现实生活中值得研究、探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铁的生锈、水溅到煤气灶的火焰上火焰变成黄色,夏天食物腐败变质等。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课外实验,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开拓视野和养成积极思索、创新的习惯。 三、思索与总结促进创新 重视方法的总结,动手动脑这一环节不容

8、忽视。科学方法提出这样几个步骤:收集资料,总结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并没有结束,我们应考虑下一步应干什么,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这也完全符合唯物主义方法论中关于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辨证原则。 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思索总结,做验证性和设计性的实验,促进创新。比如在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电阻和电压三者关系的实验后,及时总结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掌握了这种实验方法,学生就可以解决许多实验设计问题。如:稀盐酸中含有水分子、氢离子、氯离子等微粒,设计实验探究哪种微粒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色。实验思路为:(1)控制只有

9、水分子的情况下,试验紫色石蕊试剂是否变色;(2)控制只有氯离子的情况下,试验紫色石蕊试剂是否变色;(3)控制只有氢离子的情况下,试验紫色石蕊试剂是否变色。掌握了这种实验方法,使学生能真正理解W=UIt,Q=I2Rt等等物理量间的关系,也能通过实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水和空气;也能利用P=FV来解释拖拉机上坡时为何要减速等问题;也能自己设计探索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通过这样的培养,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多思索、多总结的习惯。当然科学的思维方法还有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假设法、转换法、模型法、图像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总结。 在实验教学中还要树立

10、实验教学评价的新意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种评价还在起步当中,在

11、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含量越来越高,而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决定个人命运的主要因素,也己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更新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大小。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也就是说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因此,创新教育不应只是一个时髦而响亮的口号,而应落在工作的最实处。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科学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 总之,运用新颖、合理的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而其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