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高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4902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用高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活用高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活用高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用高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用高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活用高中数学教材,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思维活动特殊性的外部表现,它包括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其实质就是人的数学思维的个性特征。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数学能力具有层次性,主要是通过数学思维品质来确定和区分的。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就需要教师以数学思维品质为突破口进行因材施教。 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捕捉高中数学教材中有益于培养思维品质的素材,笔者在高中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首先,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典型问题,提供一些感性材料,提出观察、联想、探索的要求。在学生熟悉了这些材料之后,教师再适当地给予点拨,使规律性

2、的东西时隐时现,非本质的东西时有时无,激起学生产生揭开疑团的心理倾向,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探索、归纳和整理这些材料,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和组织性。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与知识之间、知识与方法之间、方法与方法之间、方法与情境之间的对比、类比和联想,从旧知识、旧方法、旧观点中找到和发现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观点,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敏捷性;通过对问题的引申、推广、变式和诱导,使学生从偶然中寻求必然,发现并探索出带有普遍性的新规律,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反面或研究定理、法则的逆命题,求得对事物正反两方面的全面观察和深刻认识,以培养

3、学生的逆向思维。 第三,教师应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算法的教学),启迪学生进行多层次观察、多角度联想、多方位探索、多途径求解,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空多填、一法多题、一问多答、一图多画等方式作为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散性的素材。此外,教师还必须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数学方法和数学概念的变式、数学解题后的反思、运动状态下问题的运动方式等都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发散点。 第四,热情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敢于争辩,鉴别和讨论有争议的问题,辩误和驳谬隐藏的错误,是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已经逐渐表现出不满足于教师、教科书或参考书中某些问题的描述和解释,他们对

4、身边发生的一些问题持怀疑、审视的态度,表现出“先思后信、先查后议”的特征。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促使这些特征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不容忽视的内容。如从高中数学教材中找错误、借鉴同桌或同学数学笔记中的错误,这些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与交流。 第五,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品质,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具体而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精心设置发散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努力探索,形成创造氛围,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讲究诱发艺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从而优化创造诱因;既要指导学生拓宽知识范围,广泛吸收知识的营养,促进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又要活用通性通法,强化信息储备;既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并注意各种思维方式的辩证性,又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索和钻研问题的过程中,善于领会数学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值得一提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有待教师进一步探索和钻研。 综上所述,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把它和其他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结构。此外,良好思维品质虽然是思维能力的初始表现形态,但在培养思维品质的同时,还必须兼顾思维能力各要素的培养,所以教师应量力而行,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因人、因时、因地进行,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