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6144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一、注重质量,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那么每一个问题都应当有明确的目的。因此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不在于表面的热闹,而在于问题要有质量、有针对性。这也就意味着课堂提问必须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设计问题,不应该离开教学目的。

2、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出示情景图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生1:我们看到了一望无垠的草地,有人群骑着马在草地上飞奔;生2:我看到了成群的牛羊教师接着问: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生1:他们的心情一定十分的高兴;生2:牛羊那么多,牧民们的生活一定很富裕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3:他们在马上干什么?师:谁能回答他的问题?生4:他们可能是在欢呼师:在图上,一共有多少人,知道吗?学生开始数图中的人物。这时在这个问题上已经纠缠了10分钟。在教师的这个教学片段中,问题是开放的,但问题缺少指向性。尽管课堂上气氛热烈,孩子似乎在积极思考,但是这样的问题又有什么价值呢? 二、理清层次,要有渐进性 维果茨

3、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知识水平就是在“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三个层次之间螺旋式上升。因此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可太易或者太难。提问的顺序要由浅入深,这种提问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能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钱学森第一自然段时,这样提问:这段话中那些词或句子你还不理解?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魂牵梦绕”的意思。生1:魂牵梦绕就是形容精神集中,一直在想某件事情。师:这是词典上的解释,你能用一个近义词来代替它吗?生1:日思夜想。师:那从这个魂牵梦绕中体会到了什么呢?生2:钱学森一心想着祖国师:这个自然段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钱学森的这份

4、爱国情怀?生3: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这一系列问题设计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利用动态的课堂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抓住时机,要有启发性 许多教师在完全没有支撑问题建构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常常使学生无从下手,只能茫然地呆坐着,期待教师给予答案,这样问题的设置便失去了意义。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时机、节奏的把握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提问的有效性。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二泉映月时,当学生了解到阿炳的不幸遭遇后,就应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阿炳是怎样面对这一切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句

5、子知道的?这一问,无疑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翅膀,学生就得认真地看书,寻求答案。通过学生的学习、思考、讨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阿炳是个热爱音乐,追求理想,不向命运屈服的人。这种课中置疑提问,是基于学生迫切想要知道阿炳命运的“愤悱”状态下提出的,抓住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也为学生提供思考机会,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挖掘内涵,要有教育性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演讲中谈道:“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因此,如果语文教师能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让他们在内涵的熏陶下,敦品励行,那么,我们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正因为这样,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6、的设计就要有立足于把小学语文教材中隐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挖掘出来上。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谈迁一共编写了几次国榷呢?(2)谈迁又是如何编写国榷的呢?(3)面对一袭破衫的谈迁,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面对终日奔波的谈迁,你想怎么劝他?面对年老体弱的谈迁,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逐步了解了故事的始末。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课文就是要告诉我们在逆境中要有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有效提问,设计好每一个问题,充分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发问能力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