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吉林省师范院校对大学生培养途径的创新.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7191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吉林省师范院校对大学生培养途径的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吉林省师范院校对大学生培养途径的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吉林省师范院校对大学生培养途径的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吉林省师范院校对大学生培养途径的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吉林省师范院校对大学生培养途径的创新.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析吉林省师范院校对大学生培养途径的创新 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基础教育对师范院校培养师资力量的社会需求日益饱和,吉林省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改革大学生培养模式、开拓大学生培养新途径成为我省师范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视角,从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及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入手,探讨新时代、新形势下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新思路。 2018年7月,吉林省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17万人,据相关专家预测,2018年我省毕业生人数将达到高峰,也可能是我省历史上毕业生人数最高的一年。由此可见,2018年我省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将更严峻、更复杂。目前,全国师资力量已趋近

2、饱和,在这种形势下,对于培养中小学师资力量的地方师范院校而言,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因此,我省高等师范院校应改变传统的师范教育模式,深入改革对大学生培养的类型及层次,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及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优秀毕业生,以适应社会及就业市场需求。 一、优化“师范性”专业特色,培养优秀师资队伍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市场对师资队伍的需求逐渐递减,而吉林省省属师范院校又受到部属重点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冲击,就业率逐年降低。因此,应从以下两方面

3、着手,加强省属院校的基础性教育。 (一)强化基础教育,注重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优化国民素质的奠基石,而“坚持师范特色、服务基础教育、培育合格师资”一直是地方师范院校长期坚持的宗旨和培养目标。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它要求的不是名校,而是优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和优秀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从入学初,就着重加强师范生的普通话训练及板书书写设计训练。开设普通话公共基础课,并增加教学实践环节,举办普通话技能大赛、板书设计大赛、书法作品展、教学比赛等;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基础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式的教师技能已满足不了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师院校

4、要加强多种技能培训,培养学生一专多技的才能。 (二)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师院校应改变传统的“学科专业类课程+公共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单一化的培养模式,可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培养政策,根据时代及地域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允许学生依据自己的个性自主选择发展方向。 第一,大量开设选修课,并延长选修课课时,供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及需要去选择所需的课程,而并非将其定为严格的学分制。 第二,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建立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诸如大一加强基本功训练、专业课训练,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大二注意心理学训练、教学设计训练、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三多

5、学科交叉学习,文科通理、理科知文、文理渗透,在通识教育中拓宽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大四,实践、学习、再实践,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目前中小学教学的动态、课程改革、教学教法,将所有疑难问题以再学习、再研讨的方式解决,转化为经验继续实践。 第三,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一类是后进生。他们已经成为本专业的末等生,一方面源于其惰性心理,不求上进,但大部分成因则源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这类学生,一年后,可以相应的设置一套新的考核机制,即允许其报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如经严格的专业考核及面试考试通过者,允许其转专业,从而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到最大化,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另一类是非师范生。北

6、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在接受大学记者采访中提到每年师范毕业生中的40%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培养教育硕士的73所院校中40%是非师范院校,已授权培养教育博士的15所大学中40%是综合大学。从社会需求来看,中小学选择教师的首要标准是考察其是否有发展潜力、有发展后劲,而不是看他是否师范院校毕业。因此,对于高师院校非师范类的学生而言,如果对师范专业极为感兴趣的学生,可允许其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转为师范类,或允许其参加师范类基础课程的学习,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为基础教育再创新苗。 二、优化学科特色,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着重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

7、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根据高等教育改革及办学发展的需要,师范院校办非师范专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抓好师范专业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非师范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建设新兴专业,实行校校联合 以市场导向为依托,结合区域、行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新兴专业。专业设置要依据国家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并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确定所设专业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同时,与所设专业发展实力较强的国内外名校合作,探索培养模式、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等,由名校提供师资,高等师范院校提供场所和人员,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加速新兴专业的快速发展。 调查显示,201

8、8年,赴美留学最高的三大新兴专业为体育休闲专业、食品营养专业、风险管理专业。而食品安全、体质健康、投资理财正是民众所关注的问题。 (二)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实行校企联合 校企合作办学一直是职业院校与企业长期的合作之路,但对于师范院校非师专业而言,也可以尝试校企联合之路,利用企业的资金、人才、设备、资源、场所等方式资助学校办学,并开拓就业市场。途径有三 其一,走出去,请进来。与职业学院有所不同的是,高师院校实习实训的时间仅有三个月到半年,所以除利用假期进企业实习外,对学生应采取分阶段管理,即大一理论学习、假期实习、大二理论学习、大三上学期实习及下学期理论学习、大四实习。同时,聘请名企专家为特聘教师

9、,定期走进课堂,讲授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将企业产品投入学校,由学生现场进行观摩学习,让学生直接领悟企业所需,形成多种技能人才培养方式。 其二,订单式人才培养。一方面,根据企业所需,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高质量人才,使专业设置与企业、行业需求紧密衔接;另一方面,高师院校中也有一些经济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可提前向企业推荐,签订契约,由企业负责培养、培训,毕业时直接到该企业就业。这样既可以缓解贫困生生活所需,也可以解决其就业压力。 其三,开拓假期实践基地。学生在假期实践时,就业处随时进行跟踪考察,如该实践基地资源富足,前景广阔,可积极争取,将其拓展为实训基地,最终发展为毕业生就业基地。 (三)与科研单位合作,实行校科联合 由于高师院校均属于教学型单位,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可以与科研型院校合作,共同申报课题、重大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共同建设重点学科;联合发展研究所等。校校合作带动师资联合,从而带动学生科研立项的能力。 总之,无论是培养高素质师资力量,还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师范院校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面对职业学院、部属师范重点大学的双重压力下,我省高师院校应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走双轨式培养模式,积极开拓新途径,以便更好的解决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毕业生就业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