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课堂问题式导入的教学效果.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040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语文课堂问题式导入的教学效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议语文课堂问题式导入的教学效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议语文课堂问题式导入的教学效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语文课堂问题式导入的教学效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语文课堂问题式导入的教学效果.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议语文课堂问题式导入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问题式导入教学,是现行优质教学的重要一环。引入新课时,设置磁石般的课前提问及设计良久的电光石火导语,可激发学生注意,及时进入课堂环节,有时在短时内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受益匪浅。 每当新的语文课开课前,课堂上教师一句精美奇妙、美轮美奂的提问,对这天的课堂教学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优质效果,使整堂课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异曲同工之妙。 课堂问题式导入教学,是一种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是承先启后、承上启下、推陈出新、衔接新老文化知识且贴近现实教育、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是被实践证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下面从七个方面和几个教学案例,来探讨这种教学

2、的寓意、益效和收获。 一、整合学科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的教师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时,(1)先设计并出示了“双关”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在学生回答后再设问1+2=?5+2=?(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2)再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1(月)+2(月)=1(季度)、5(天)+2(天)=1(周)(括号的内容在讲解时展示)。(3)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全班交流)。此时学生个个情绪饱满,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从对图片的观察过渡到数学问题,以学科的整合为切入点提问,使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活了,在这基础上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

3、迦?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看他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经这一倒腾课堂的气氛就被调动起来。 二、善设悬疑问题导入,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学课文孔乙己时,采用别开生面的开头“为什么鲁迅先生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最喜欢这个人物?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鲁迅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悲剧性的人物。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读过孔乙己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它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文章情深、意深、含蓄、深沉,细细咀嚼,深入领会,就可获得解答。”几个问题逐层地连续提出,诱活了学生的神经细胞

4、,使学生处于“情”“悱”的活跃状态,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为下一步学习设下铺垫。教师的独白语不多,却勾勒出教学的重难点及教材的特点,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首先展示了一幅漫画“一位赤身裸体的皇帝走在大街上,周围的群众却拍手为之叫好,然后再出一个问题这位皇帝未穿衣服就在大街上举行大典,现实生活中存在吗?为什么在课文中却是合理的呢?”这样的开场白,满足了学生对漫画特别感兴趣的嗜好,兴奋点一下被激发了,就会迫不及待去认真阅读课文,急于找出答案,这样对文章主旨、人物形象的认识也就与众不同了。 两个实例,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骚动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同时又提出了

5、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后边的教学如鱼得水、水到渠成。 三、创设情境问题导入,点燃学生求知激情 在教学新闻两则一文时,有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2018年8月8日至8月25日,中国北京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城市,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齐答北京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圣火刚熄灭,大家已通过媒体了解到有关新闻,五十多块金牌,一百块奖牌,让全世界华人扬眉吐气。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朗读新闻)读后,大家体会到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提示学生对照课后练习作回答)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解放战争年代的新闻两则

6、,想必你能学到新闻架构的相关知识,又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吧。 这位教师抓住了时代先机,抓住了学生心理,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让学生较快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状态,迅速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兴趣盎然地步入学习新课的轨道。 四、借助音像问题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情趣 教学口技一课前,有一位教师先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播放口技演员模拟各种声响的录音,有北风呼啸、海浪拍击、列车飞驰、机器轰鸣、战场厮杀、婴儿诞生的啼哭等,先让学生辨别,再告诉学生这是口技表演,学生大为折服、叹为观止,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这时,教师可顺势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

7、学习的口技一文,课中的口技表演者又有什么绝活及神功呢?他们又有什么上乘表现呢? 谁都知道,人类的思维空间,应是言语、形象和音响的三维时序空间组合。导入新课时,从视、听、触、嗅等方面,制作不同的实物素材,营造环境,渲染气氛,从不同层面交替变换刺激,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让他们耳濡目染、口诵心惟,使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课文所描述的境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五、抓住题目设疑导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其过程为师同学们,人类有语言,大自然有语言吗?生没有。师那题目“大自然的语言”中,这“语言”指的是什么?学生沉默。师那现在是什么季节?生冬季

8、。师你们怎样知道的?生气温下降,动物冬眠,燕子南飞,树叶落了师哦,原来是这些信息告诉我们的,那这些信息就叫,生大自然的语言 再看伤仲永一文的教学,引导学生看标题,“伤”是哀伤、叹息。语述那文间字句里仲永的什么东西值得作者哀伤及叹息呢?仲永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我们只有一起走进仲永的时代,穿越时空,才能了解故事的缘由。 这两个案例,立下了含蓄隽永的绝美标题,从事物和人物分类上,字字隐含了问题的悬疑和疑惑,大自然何来的语言呢?仲永什么值得作者哀伤惋惜呢?教师步步设疑,步步引导,学生步步追问寻求答案,一旦问题理顺定会豁然开朗,不自觉产生学习冲动和灵性,迫不及待了解事件真相!学生无形中参与其中,可

9、达到一设疑、二释疑、三激趣的目的,最后切中问题要害。 六、善用课文间联系导入,构建新旧知识衔接 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有教师事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春”的古诗词,说出来后还得指名说的是春天的什么?学生一个个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草) 诗词的联想积累,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气氛正浓的时候,教师因势利导,“春天是如此的绚丽多姿,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泼墨挥毫,今天我们来拜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领略他笔下的春风、春花、春雨、春草的美景,与作者共赏。” 新知识的学习,旧知识的重温,是课与课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赏悦春风、春花、春雨、春草,学生脑海里再现春天生机盎然的情景,会以喜悦的心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进入新课学习,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极大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导入新课过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为学习新课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