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课文讲析.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34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初中语文课文讲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论初中语文课文讲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论初中语文课文讲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初中语文课文讲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初中语文课文讲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论初中语文课文讲析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初中语文课文讲析有效创新多元化 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了有效地进行课文多元化讲析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

2、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一、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讲析。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五点”进行切入 1、抓住文本内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如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的,有琴棋书画的,有诗词曲赋的,还包含着医药学的、建筑学的、美学、哲学的,可谓包罗万象。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

3、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把握情况。如莫怀戚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讲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故事。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生在散读这一流程后,获得美好的阅读印象,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2、抓住文本语言。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

4、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但是汉语言又是最具朦胧、模糊,且多义性的特点。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说“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朦胧、模糊,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性几乎无际无涯。” 如一个算命先生给某局长算命,他说“你的这个位子会坐牢。”这句话,就具有多义性一理解为你这个位子会坐得很牢固;另一理解为你在这个位子上会进牢监的。所以,在对有些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语言进行品味揣磨时,就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 二、发扬民主教学,建构课文的多元化讲析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

5、课文的多元化讲析平台。 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某位语文老师在教完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

6、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写的。你用不着去多想。坐下!”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童心。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

7、发展。如一位教师教学变色龙一课,刚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老师在对学生A的提问作了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A说“开始时,小狗一副的可怜相;而赫留金却得意洋洋,完全没有受了害的感觉。我认为他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这个发言轰动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教师因势发问“对于这位同学的说法,大家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学生们纷纷搜寻文中相关内容,争取让每一位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断案的依据始终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实,足见其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应当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放下身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意解读课文的方式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课文的多元化解读才得以真正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