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852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论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在老子思想中,“管理”不是一种对人或物的制约或管束,而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使人或物能顺其本性得到合乎天道自然的发展方式。本文就如何在教学教育管理中应用“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这需要教师有更新更高的教育理念和更多更好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机智。在工作中,实行“无为而治”的思想方法,可以较好地调动师生的主动性,使教学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无为而治”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 1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 1.1无为即自然“无为”在老子看来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2、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并不是说“自然”在“道”之上,而是说“道”的本性是“自然”的,“自然的”是自本自根,自化而成,自我运行。无为就是顺应万物本性,不人为地强制和干涉。 1.2“无为”不等于“不为”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无为中实现有为。“无为而治”并不排斥任何管制行为,而是要把握好组织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在遵循自然、顺应万物本性的原则下,因势利导,促进事物的发展。 1.3无为达到无不为无不为是无为而治的最终目标。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无为而治从“道”这一本质上讲,是“无为”与“无不为”的有机统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无为而治”是指在教

3、育教学过程中,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不做徒劳无益甚至揠苗助长的事,使“无为”与“有为”达到最佳统一,从而使主体教育的实施达到最佳的效果。 2老子“无为而治”教育艺术常用法 “无为而治”是以最小的领导行为来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无为而治”既是教育管理的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管理策略。 2.1率先垂范,身教感染。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青少年善于模仿,教师的行为成为楷模,自然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教师“为人师表”,作为学生目光的焦点,应切实认识到自己言谈举止在学生中的

4、影响。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是靠空洞的说教,更重要的是自己身体力行,用自身的行动来感召学生。 有一次上课了,走进教室发现黑板没擦,我一句话也没说,拿起板擦自己擦,黑板上方够不着,就踮起脚尖吃力的擦。这时学生看不下去了,马上有几个学生跑上来抢着擦,还一个劲地说对不起。而我只是调侃的说道“老师个子太矮,要麻烦你们帮忙了。”从此以后,再也没发生过上课前不擦黑板的情况。 2.2抓好班干部,大胆放权,让学生“自治”。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要求在管理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求管理者在“大事”上有所为,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为。“无为”治班奥

5、妙在于抓好宏观管理,而走好这一步,关键要培养好、使用好班干部。 多年的经验使我很容易判断一个新班的情况班长,学习委员和课代表就反应了这个班级的总体状况。作为任课老师,课代表特别关键。在选择英语课代表时我都经过两周的考察才确定的。英语学习词汇是基础,每单元都要检查听写。一周两次的课,基本没有时间监督他们是否认真完成了。但我会跟课代表交流,问问班里同学们的总体和个别同学的表现;说一下别的班级掌握的情况。课代表觉得自己的责任很重大,班级荣耀心也很强,在早晚自习会带动同学学习,课前提醒大家准备听写。对于个别的差生,听写时我也不训斥批评,但是我会站在他们旁边看着写。他们抬头,我就会报以温柔的微笑。此时无

6、声胜有声。这样下次他们会更加努力准备。 2.3善于倾听,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虚心、认真听取学生地坦诉,促使对方在宣泄中实现自我心理调节。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的需求就是要找人诉说。教育者要善听,即对教育对象的任何想法(当然不一定正确)要听得进去,表示理解,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心理学家认为,认真的倾听就完成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 课间十分钟,我一般都在教室,会有学生跟我倾诉交流。当然倾诉的可能与学习无关,比如有时学生会谈到自己恋爱中的困惑或挫折。我都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适当时候加以引导和点播。这样的方式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走出困惑,而且他们真的

7、把老师当成朋友。毕业多年的学生了有时还会在网上跟我聊天,谈心。 2.4激励鞭策,勾画美好蓝图。 教师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多种手段,含蓄地、寓意深长地触动学生的心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发潜能。激励源于尊重,源于信任。而且,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希望,看到人生的美好蓝图。有的学生就是觉得考的学校并不理想,觉得前途渺茫,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奋斗目标没有人生理想。这个时候老师的角色就相当重要,要给他们信心,帮他们规划人生。当然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要因人而异,帮学生树立的理想不要高不可攀也不要过低,就像我们通常说的要摘踮起脚尖才能摘到的果子。 2.5让学生自评,横向对比,找出差距 使学生在事件或情感

8、对比中,找到差距,心灵受到震撼而猛醒、开悟。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没有比较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反差中,发现道德境界的高低,自然产生羞愧、自责,从而获得认识的飞跃、精神的升华。学生之间各方面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差距,让他们明白哪些差距是可以存在的,哪些是要通过努力赶上的。 2.6宽容体谅学生,多赞扬少打击 对学生错误、过失产生的原因,给以充分的理解,使其在意想不到的宽厚态度、宽松环境中自省。教师的宽容使学生无地自容,这是真正的教育诗篇。 3结束语 正如英国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一样“记住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要别人来管的人。”因此,教师要管大放小,管主放次,管本放标。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妨“虚”晃几招,把管理渗透到“不管”之管中,达到“不教而正”、“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