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领悟教材 活用教学材料 提高课堂效率.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9130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真领悟教材 活用教学材料 提高课堂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认真领悟教材 活用教学材料 提高课堂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认真领悟教材 活用教学材料 提高课堂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真领悟教材 活用教学材料 提高课堂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真领悟教材 活用教学材料 提高课堂效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认真领悟教材 活用教学材料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课堂教学片断案例,探讨教师如何合理、灵活、创新使用教学材料,使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去建立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素养。 一、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经过自主探究有感而发生成的。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思维遇到阻碍,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学生思维遇阻,有强烈的

2、探究、表达愿望而不能完成时,教师再实时点拨效果会更佳。当学生认识到2人平均分一张饼,每人得半张饼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出“1/2”,而是继续引导:那么3人平均分一张饼,每人得多少呢?学生自然就能想到肯定要比半张饼小,是“一小块”;那么4人、5人平均分一张饼,每人又得多少呢?学生能认识到:分的人越多,每人分得的“一小块”越小。教师追问:那这“一小块”到底有多少呢,能准确表达吗?显然学生的表达遇到障碍,学生心中明白但表达不出来。这时教师因势利导,适时引出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即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1份,这一份用“1/3”表示;平均分给4个人,每份用“1/4”表示。这“一小块”到底有多大,用分数能

3、准确表达它们的大小,这样的表示方法方便简单、易于理解,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现实中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表示日常生活现象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二、数学要体现知识的核心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引入数学,以数学知识系统解释生活现象。 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刻在应用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时,如2.599、2.5101,教师的设计也会脱离生活实际,光从数学知识层面引导学生理解算理:2.599,99接近100,先算2.5100,再减去1个2.5;2.5101,先算2.5100,再加上1个2.5。这样的教学往往过于表面化,无法与学生的思维达成

4、一致,甚至个别学生认为用竖式直接计算不就行了,教学效果较差。其实这样的实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平时买东西时小贩为什么没有笔和纸而能较快的计算出价格。再出示生活实例,如“妈妈去菜市场买青菜,每千克青菜2.5元,买了99斤(或101斤)需要多少钱?”让学生讨论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先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假设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进行计算,再把不足(或超出)部分给它添加或减掉,这样计算起来非常简便,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数学知识只有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算例、合理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三、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加强

5、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训,合理、准确表述教材情境图所体现的数学信息,体现数学性。 现行数学教材在编排中非常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情境图为师生的教与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合理、准确使用教材,而不应照搬教材,在教学中我们也经常看到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训,学生语言表述缺乏逻辑性、条理性、完整性,教师板书照搬情境图原文、或体现学生“自主发言”,学生怎么说教师怎么板书,缺乏必要的语言组织过程。同时,在利用情境图时要注意强化数学性。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这样的提问:“通过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就是触及不到教师的知识预设,教师显得焦急、无奈。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教师的提问艺术上。

6、在设计问题时要让学生充分表达情境图中所体现的数学元素、数学信息,切忌将数学课上成语文课或美术欣赏课,抛弃数学本质谈发现,即脱离了主题,转移了学生兴趣、影响了学生情绪,又浪费了时间。 四、正视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以“错例”为教学材料,让学生经历“发现错误分析错因纠正错误”学习过程。 “错例分析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和素材,只要教师敢于正视、引导得当,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有这样的题目:“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买苹果用去3.5元,买梨用去14.25元,买铅笔用去0.8元。妈妈应付收银员多少钱?”教师首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教师注意收集典型错例。然后以错例为教学材料,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判断、以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计算结果与估算有差距)、分析问题(找出错误原因,教师适时以“元、角、分”加以引导)、解决问题(小数加减时小数点要对齐)、抽象规律(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形成技能(强化训练、再现生活情景、形成活动经验、树立数学思想)。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变革,以及教材的重新把握等等。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的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具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