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拥有个性发展的空间.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9213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拥有个性发展的空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学生拥有个性发展的空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学生拥有个性发展的空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学生拥有个性发展的空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拥有个性发展的空间.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拥有个性发展的空间 摘要转变教育理念,真正按教育规律办事,让孩子有兴趣学习,有时间自主学习,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得到个性发展的空间。树立现代备课意识;从“课堂教学”到“课堂学习与课堂指导”;严把习题布置关,学生的学习生涯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加强现代备课意识,着力提高执教能力,提高课堂教育效率。“减负”不是简单的减量和减时,这是一场教育革命,核心是转变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模式,真正按教育规律办事,按人才成长规律办事,让孩子有兴趣学习,有能力学习,有时间自主学习,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得到个性发展的空间。 一、树立现代备课意识 “减负”的主阵地在课堂,“向课

2、堂要效率”成为全省中小学校践行“减负”发出的最强音。各校纷纷从备课做起,紧扣教学的三维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集结各个教师的智慧,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保证新课堂跨出有力的第一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方向,省内不少学校纷纷放弃“闭门”备课的形式。我们学校就采取了三尝试“导学案”形式,让学生踏实做好“预习”,自行扫除知识性障碍,提高自我见解和思考性问题。甚至在上课前,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课前再备课,从而有的放矢地进入课堂教学。 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成功的课?通过实践,我认为:必须要做到“六备”、“六有”。即备大纲,胸有成

3、竹;备教材,胸有成竹;备学生,目中有人;备教法,心中有数;备学法,手中有法;备教具,室中有机。 总之,既要备教师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从“课堂教学”到“课堂学习与课堂指导” 新课标实施已有8、9年了,但“重教轻学”仍然是今天教育的顽症。目前,有部分教师,教学中不但不能运用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而且脱离学生实际,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教学内容上追求偏、难、多;教学中赶进度,“蜻蜓点水”却没有“引人入胜”;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因此,低效率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学生课堂学得痛苦,造成课后补课的恶性循环。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4、处精心设置一些具体明确,富有启发性、兴趣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巩固知识,开拓思维。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寻求多角度、多思路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教师的“善问”“善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善问,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问题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提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巩固知识、开发智能,所以,设计提问,要围绕课文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其次,问题要具体明确。要避免大而抽象的问题,否则,学生就会感到无从思索,就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5、第三,问题要富有启发性。所谓富有启发性,指的是一个问句中隐含有已知的判断,这判断越多,问题也就越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借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问题要力求新颖。为了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要尽可能把问题设计得使学生有新鲜感。第五,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把学生带人一个可理解而又不很容易理解,有障碍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境地。第六,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提问的设计,要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智能的问法,应该把开发智能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放在“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课堂提问也是“我问你答”,这

6、种“以教定学”的观念致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新课程实施中的语文教学,老师的课堂提问必须脱离“我问你答”、老师牵着学生走这个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案臼,引导学生主动地把自己在学习中碰到的疑问提出来,并在小组中讨论,引发其他同学一起来思考,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还要去激活学生的反应,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等,通过再读、再思、再议达到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善于启发学生寻求多角度多思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学习心向(也称学习定势)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善

7、引”,即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引路”“架桥”,这是使学生思维能够层层深入的关键一环,就是由表及里逐层提问,这样就会“层层深人”下去,令学生思维活跃。 总之,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能注意“善问”“善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并以这种积极状态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在常态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真的有必要把“课堂学习”移到前面来,然后承担好“课堂指导”的责任。这是“先学后教”思想的一种体现。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研究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 三、严把习

8、题布置关 如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校长、教师和家长从心底里对“轻负高质”持有怀疑 的态度,在“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等励志名言的影响下,无时不在强化着“重负担才有高质量”的成才观点。有些教师占用学生中午、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这在无形中就给学生增加了很大的负担,让很多学生为了赶作业而养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对孩子的身心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这种“捡了芝麻却掉了西瓜”的现象,只能是事倍功半的结果,导致了“高分低能”和“小眼镜”的比率越来越高。 多布置作业是教师缺乏自信的表现。应该在课堂上掌握的,学生没掌握好,于是就寄希望于布置课后作业,以此种方式来弥补课堂的不足。这种把课堂任务延伸

9、到课外完成的做法,也是教师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因此,教师将自己分内的工作转嫁给家长,让家长分担了。其实,教师对学生哪些地方容易出错?为什么出错?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及时补救?在作业上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等类似的细节问题考虑得很少,只会布置从多少页到多少页的统一作业,没有一点分层次布置作业的理念,只会埋头于机械地批阅作业,有没有更好的途径是从来不多探究的。真正事业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是不迷信课外作业的,他会动用浑身解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较为轻松地在课堂上将问题消化掉。根据新课改的精神,课堂上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没有穷尽的,但这样的情景对整日埋在作业堆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 课外习题的布置承载着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生应用能力的功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应精心选择和布置每一次课外作业,通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自编、自选试题,或者通过教师先行筛选,删除错题、偏题、重复题、超要求题等,使布置的每一个习题都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生涯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多想想孩子的喜怒哀乐,多想想孩子的承受能力,多想想孩子的未来发展,从孩子出发,进一步深化对课业负担过重危害性的认识,自觉地坚决地与一切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作斗争,下决心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最终到达“轻负高质”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