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来源及“任务”的实质内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39490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来源及“任务”的实质内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来源及“任务”的实质内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来源及“任务”的实质内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来源及“任务”的实质内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来源及“任务”的实质内涵.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来源及“任务”的实质内涵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及社会构建理论。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质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诸多交际教学途径中的一种。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1anguage teaching)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其倡导者(如Willis, 1996)认为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逻辑发展,因为它与交际语言教学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任务教学法的产生可溯源到Hym

2、es的交际能力理论的出现和随之而来的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发展到现在已从最初的一种教学途径成为一种教学思想。Nunan (1989) 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正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

3、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任务”的实质内涵界定 在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无疑是理解与实施教学的关键因素。Willis(1996)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Bygate, Skehan和Swain(2001)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认为任务是一种可以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可以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理解而变化的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有意义地使用语言。Nunan (1989) 从交际的角度认为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理解领悟、处理问题、发挥创造、相互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做这样的活动时,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运用他们的语法知识去表

4、达意义上,而不仅仅是机械地使用语言的形式。以上语言学家对“任务”的界定无疑为我们理解任务的实质内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综合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任务是人们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比如在听录音的同时画一幅地图,听指令做出动作的反应等等。同时,任务也可以是一个是精心组织的、以促进语言教学为目的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有自己特定的目标,适当的内容,特有的学习程序以及各种不同的成果。事实上,任务关注的是学生如何沟通信息,通过交流互动解决交际问题,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

5、功完成。 三、任务型教学法产生的理论来源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以实用主义的认识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学习语言既不是背诵孤言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应当教会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要求做的事情做好,词汇和语法都是为“做事情”并“完成任务”服务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语言运用的活动中把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课程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心理发展以及教

6、育理论等等。但它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习得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 二语习得专家Krashen (1982)区分出了两个语言学习概念: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学习是指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得语言;而习得则是指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Krashen强调,掌握语言大多数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换言之,语言学习者不仅需要不同情景下反复接触含有这项语法规则的实践机会,而且还需要在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些固定的表达方法,从而逐渐发展自己的语言系统。此外,语言学家Long认为,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机制是“修

7、正性互动”(modified interaction),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此外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认为输出与输入的作用不同,学习者仅理解输入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机会输出。语言习得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参与与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关系很大。因此,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用目的语去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当学习者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的尝试时,语言就容易被掌握。 此外,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个人自己构建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学习和发展是社会活动和合作活动。这种构建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 该理论强

8、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之中。教学应该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而最理想的情景是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其中得到应用。社会构建主义理论支持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学习过程应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要求外语教师学会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如何教到关注如何学,从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到注重语言习得与运用的人的变革趋势。完成任务的过程能产生大量互动机会,且这些机会是活生生的人际交流。“任务型教学”一定程度上把语言能力目标与生活工作能力目标联系起来,通过完成任务学会交际已超越了语言学习本身。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作者简介:张薇(1980,11-),女,吉林临江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