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习题设计.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2159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优化习题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优化习题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优化习题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优化习题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优化习题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优化习题设计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前后十分连贯。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系统上考虑全部教材的内在联系。我们在习题设计上要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儿童认知结构相结合,要做到循序渐进和适当难度相结合。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要考虑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重点,从题材、结构、叙述方式等方面进行变化设计习题,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最基本的感念、规律和方法有“新”的认识,进而构成紧密联系和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因此,在习题设计时,

2、老师必须处理好质和量的辩证关系。一、习题设计要“全面”,兼顾两头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学生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迅速,而有的学生则反之,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在习题设计上必须根据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分类设计,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搞一刀切。我们要根据数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习题练习。以“工程应用题”为例,设计习题如下一件工作,单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个小时,丙要15小时。1.铺垫题(面向学有困难的学生,

3、为完成基本题做铺垫)(1)甲、乙、丙每小时各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2)甲、乙合作1小时,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3)三人合作1小时,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没完成?2.基本题(面向全体,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1)三人合作,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2)先由甲做6小时,余下三人合作,还要几小时才能完成?、乙合做1小时,完成全工程的几分之几?(3)先由甲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合做,还要几小时才能完成?(4)如果三人合做,要完成这件工作的五分之四,需要几小时?3.深化题(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培植优秀生)(1)如果三人合作,经过多少小时,还剩下这件工程的五分之二?(2)甲、乙合作2小时

4、后,再由丙加入,还要几小时完成任务?(3)根据题目条件,自编应用题。习题设计的“全面”,就能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达到不同的训练目标,而且小目标、中目标、大目标环环紧扣,呈流动的状态,从而激励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二、习题设计要“趣味”,灵活多样小学生年龄小,上课时易于疲劳,注意力最多只能保持二十分钟,在做练习时也容易分心,为了使学生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设计情节有趣的习题,是非常必要的。新颖、变化、活泼的习题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促使学生对所学“新”知识主动“内化”的重要途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能源,有兴趣就有动力,有兴趣就

5、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兴趣就能挖掘潜力。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活动过程,学生对习题的兴趣程度直接关系到训练效果,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习题设计优化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注重习题内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习题设计除了常用的口算、笔算和应用题之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自编多种数学游戏,比如闯关、摘苹果、放风筝、拔萝卜、过桥、登山等游戏形式,使学生的脑、口、眼、耳、手等多重感官都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我在教学“得数是11的加法”时,习题设计如下1.对数游戏要求对得数是11的算式,比如老师出“7”的卡片,学生就合拿出数字“4”的卡片。2.找朋友边放音乐边唱歌,请部

6、分学生到前面来,每人只发一张数字卡片,然后到同学中去找拿另一张卡片的同学,得数是11的同学结成朋友。3.接力赛事先按组准备相应的一套习题,从每组的最后一个开始,以粉笔当接力棒,每人只许算一题,从后往前传,如前一个算错,后一人可以改错,哪组算得又对又快就是第一名。此外,还可以联系实际,结合时事,结合数学内容,编写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习题,既有利于思想品德的教育,也使学生觉得亲切。习题设计的“趣味”,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好学”“乐学”,始终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

7、队精神。三、习题设计要“省时”,便于反馈在小学阶段,习题设计必须体现操作性强,易于评估,能及时反馈,便于调控,全面了解。因此,在习题设计优化上,除了常用的口算、笔算和应用题外,还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填空、判断、选择、连线、改错等形式的习题。老师通过多种形式地获取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习题设计得“省时”,能在短时间内全面了解教学效果,全面掌握教学动态,是优化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密度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本质属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去伪存真的辨析能力。综上所述,习题设计的“全面”“趣味”“省时”是达到高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努力做到精心设计习题,科学指导练习。(责编潘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