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提问的技巧.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2305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初中数学教学提问的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初中数学教学提问的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初中数学教学提问的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初中数学教学提问的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初中数学教学提问的技巧.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初中数学教学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正如美国一位著名的教学法专家所指出的:“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一语指出了提问的重要性。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促进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更加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高与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加关注提问的运用。提问不能只是机械地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互动,而是

2、要以问题为契机,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以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探究的主人,让学生真正主动学习、掌握方法。 一、问得好,提高问题的探索价值 问题本身的价值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如果问题本身没有价值,直接提取信息便可回答,或是问题枯燥,这样的问题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激情与探究的动力,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问题本身的价值性,只有问得好,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 探索性。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

3、。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才能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处,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展现个性、挖掘潜能,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尽量少问那些对与错的判断类型的问题,而是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深层次的问题,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全方面发展。 2. 梯度性。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教学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无视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出统一的问题,只能让探究成为部分学生的特权,而将大部分学生排除在探究之外。素质教育提出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在设计问题时我们也要尊重学生

4、间的差异,提出具有层次性与梯度性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将这些问题分成不同层次,让学生解决对应层次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向高层次挑战。这样的提问才能真正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基于自身基础来解决,并向高度层次挑战,这更加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3. 开放性。传统的提问大多是条件完善、答案唯一的封闭性问题,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利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条件不完善、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这样的问题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与创造性运用,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数学基础知识、独

5、特的思维方式等来补充条件,提出多种解决方案。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运用,利于学生完整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与独创性。 二、问得巧,把握好提问的重要时机 不分场合、不分时机的随意发问只会让学生奔波于问题的解决中,身心俱疲,不但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相反还会让学生对问题、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要实现有效提问,就要避免随意发问,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这样才能发挥提问的重要作用。 1. 问在注意力分散时。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尤其是初中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涣散。这时我们如果停下教学

6、的步伐,对学生进行点名批评,会打断学生的思绪,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此时我们就可以以一个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与涣散的思维重新集中起来,让学生关注新知,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问在教学重难点处。在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着一些重难点,重点是学生理解某一节、某一章知识的关键,而难点则是基于学生基础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设问,更能以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而当学生无法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主动而积极地展开探究。这样经过探究,更能引起

7、学生的高度重视与深刻理解。 3. 问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鉴于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在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难免思维会受阻,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如果此时告知学生应该如何,学生遵照执行,这道题是解决了,但是再遇到此类问题时依旧是不会。为此我们可以在学生思维受阻、无法前行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问启思,来让学生自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类题的解法。 总之,要将提问的技巧与学生的现实水平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不仅要问得好、还要问得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问题的激趣、启思、导行的效果;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展开具有一定深度的探究,在探究中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才能改变以往的机械灌输,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成为探究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