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4016 上传时间:2019-0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现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精神。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经验,与各位交流。 一、创造合作交流的氛围 课堂教学的氛围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充满活力、具有生气的数学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能让学生自觉地合作。所以,教师要创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在教学“5的倍数的特征”时,有如下一个问题妈妈在花店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单价分别为每枝10元和每枝5元。付出50元,售货员阿姨找回了13元。你能很快地帮妈妈判断找回的钱对不对吗?

2、 问题出现后,我让学生合作交流 1.你有过购物(如买花)的经历吗? 2.有没有考虑过找回的钱数是否正确的问题? 3.阿姨找给妈妈的钱对不对?为什么?这个问题与什么学习内容有关? 4.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对数学学习有什么更新的认识? 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去解决这些问题,再在班上进行交流评比。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小组内合作交流的精神,非常自然地达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合作学习的精神还要靠教师进行有计划地预设,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打破单一的思维定势,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调动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

3、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都是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参与哪来自主、合作、探究呢?所以,数学课堂就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能否自主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就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全体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设计合作的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主合作,在合作中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把想、做、说和质疑、讨论、交流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

4、这样学生在主动兴奋参与的过程中个体得到了发展。 (二)把握好交流合作的内容和时机 内容是合作的基础,时机是关键。教师要把握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进行及时引导。要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新知。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巡视、指导的方式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风气和习惯。 教师还应该设计多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面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讨论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把握学生思维的高潮,在最佳时机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有的教师把一些不需要合作的问题交给学生合作交流,浪费时间,达不到目的。对问题的讨论一定要把握好时机,过早提

5、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过迟提出,学生对问题已基本弄懂,合作讨论交流的意义不大。 三、做好学生合作的组织引导 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前,一定要向学生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目的是什么,步骤是怎么样等。根据学生的综合状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选好组长,由组长分工。必要时可以通过示范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获得新知。在小组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不一定一次就能成功的,我们就要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尝试、合作。 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日常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积极

6、主动合作交流,探索数学奥秘。如,我在教“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告诉学生去菜市场走一趟,自己去亲自称一称、掂一掂,亲身感知1千克、10千克、1克、10克的重量。这样,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申到生活活动中,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从而,使学生慢慢亲近数学、理解数学、喜欢数学,对主动合作、探究数学产生强大的动力。 四、制定合理的合作评价标准 数学合作能力的好坏,需要一定的评价。所以,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十分必要。这种评价标准就要改变原来只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评价标准,因为这不能激励合作。要制定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和激励个人竞争达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尤其对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要侧重评价;对小组

7、集体评价、对合作过程评价也要侧重。例如,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内容、效果,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等,都应当成为对集体的过程评价的重要观察视角。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小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同伴互助合作,个人对问题研究的贡献,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集体研究结果的作用等,则应当成为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的观察视角。面对各式各样的小组合作形式,如何制定较合理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认真对待、正确引导,有针对性、目的性,实践性,就一定能“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实现“有价值数学教学”。就能够通过数学的合作交流学习对实现数学教育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责编 张景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