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516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已达到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作用。 反观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分组策略,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随意性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例如,许多老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方法简单,往往都是指令前后位四人一小组自然组合,前排两人向后一转,与后排两名学生一组合,合作小组就构成了,随即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小组讨论。结果出现了有的小组如一鸟入林一人唱“独角戏”,其他人是观众与看客。经调查,

2、原因是小组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学业水平较低的,只有一名学生成绩较为出众,在那里口若悬河,其他人羞于启口;有的小组由于是自然组合的巧合,外向性格的人占多数,交流时,噪音太大,影响了其他组的讨论;有的小组也因自然组合的缘故,学习活动组织不起来,因为没有人能充当组织者,出现了各自为政,埋头做自己作业的现象这些现象造成了合作学习不能落到实处。可见,合作学习小组组合的随意性,不利于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呢?笔者认为主要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分组,具体采用以下措施: 1自愿结组。 所谓自愿结组,即老师预先选定组长后,往往会选

3、择数学基础较好、沟通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组长。组员自愿挑选组长,对于人数较多的组,组长有权筛选成员,当然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协调的作用,做到尽可能的均衡分组,人数以5-6人左右为宜。这样分组为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使课堂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各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获得提高。而采取一定程度上的自愿结组是为了避免由于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不和谐,造成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建设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解决矛盾冲突。如果学生心甘情愿地达成学习共同体就会形成和谐的学习环境。 2择优选定副组长

4、。 为了减轻组长的工作负担,在自愿结组后,可以在本组内择优选定2名副组长。这两名副组长严格按照数学成绩择优产生,并且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结合成绩及时调整,这样的动态管理可以使组员有赶超的机会,也使得副组长在压力中更加努力。 按照组长副组长组员的程序分组后,实际上把每个小组进行了分层。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为了避免有时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之外,可以采取逐层带动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即教师对组长负责,组长对副组长负责,副组长对组员负责。一般每个小组设有组长1人,副组长2人,组员2人。在这种分组方式下,基本上是组长对两名副组长负责,副组长对一名组员负责。在学习过程中

5、,教师对组长负责,要求所学内容全部掌握;组长对两名副组长负责,要求要掌握所学内容的70?G-80?G;副组长对1名组员负责,要求掌握基础知识、概念,只要本节课有收获就完成任务。 此外,这种分组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分层进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对于组员或个别副组长要真正关心他们,随时关注着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学生一旦感觉到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尽其全力去学习、去努力。 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决不是要消除学生的差异,而是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科学合理分组学习中,学生依据各自的数学现实,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运用各自的思维方式解决不同问题。人人参与了思维,亲身经历了探究新知的过程,真正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数学素养得以明显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