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04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引发更多新的问题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努力创造问题情境,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再“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 古人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由此可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会学生善于问问题至关重要。新世纪需要各类创新型人才,这对于我们基础教育来说则更具有紧迫感。而鼓励和培养每一位学生去

2、疑、去问、去探索,是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想问的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习需要,同时问题本身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指明方向,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如果我们把数学的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就会激发起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如何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问意识呢?我认为以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为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做法。如在讲“乘法估算”时可演示情景图课件学校组织我们四年级560名学生去看电影,每张门票8元,带5000元够不够?限3秒内抢答。此时,有

3、的学生不高兴了,说时间短算不出来,只有少数几名学生举起了手轻松答了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想问的问题出来了。有时我还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创设问题的情境或以童话故事、模拟生活情境等形式呈现问题。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问”转化为“我要问”。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鼓励学生敢问 1、“爱”是敢问的前提。如果我们教师能用满脸的阳光和灿烂面对每一个孩子,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尤其是“被爱遗忘的角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心中博大的爱,那么在课堂上就会不自觉地营造出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言心中之所言,敢问心中之所问。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起就沉默寡言,不仅上课时一声不吭,就连

4、下课也极少跟同学讲话。我利用平时批改作业的机会接近她,和她说悄悄话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你的计算有进步了渐渐地,我发现她在我上课时开始用目光追随我了,入学的第三个月,当我提出问题时,她终于第一次勇敢地举起了手。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 2、“民主”是敢问的基础。多年以来,我一直坚持当学生发言时,我耐心地听、虚心地听,并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如我常问学生“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点什么?”“你想补充点什么?”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我教学设计的预想,我也决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一律表示欢迎,必要时展开讨论,肯定成绩、鼓舞信心、补充不足,纠正错误。尽力发挥教师作为教学

5、组织者的作用,以自己的参与热情,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由于采取民主鼓励的方针,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进行各种尝试。 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善问 1、努力挖掘教材,把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现行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前人研究总结出来的结果,结果就是句号。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通过教具、学具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把结论变成学生头脑中的句号。这样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把教材中“静”的内容教“活”,有时还可以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

6、性的数学内容,即把教材中的句号变成问号,引导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探索学习过程,把外在的认知结构内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从入学之初,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教一年级学生时,就要求他们每节课都要提出问题。起初,很多学生不会提问,我就只要求他们提出一般性的问题,即这道题该怎样做;过了一段时间,我又让学生提出理解性的问题,即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最后我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即这道题不这样做,我可不可以那样做?学生的提问由一般性到理解性再到创造性,拾级而上,问出了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

7、学中设计出许多开放性的问题,以问引问。教师的问题有多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有多大,也就能提出多大的问题。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相径庭的。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教师因材、因人引问的能力高低而各不相同。我认为教师可以在练习中设疑,还可以在探索新知中质疑或引导学生向书本质疑,如对概念的定义、规律的总结的质疑,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又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四、课后拓展,是学生“问”的源泉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手段,我们鼓励学生发问,但教师不必也不可能一一作答。因为有些疑问,仅凭本节课知识、本学科知识无法诠释透彻。所以教师要巧妙

8、地“存疑”,将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脑袋里产生出来”。如我在教“三角形的认识”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长分别是10?M、5?M和4?M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我把这一问题诱导学生在课后实际操作来解决。第二天,许多学生竟找来初中课本研究讨论起来课堂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如果我们能善于把问题引向课外,那么课外知识就会成为学生“问”的源泉。 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起点。只要不断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会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真正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才能为时代培养出思维敏捷、善于质疑、勇于探索的一代创新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