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古代诗歌的有效性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659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古代诗歌的有效性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古代诗歌的有效性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古代诗歌的有效性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古代诗歌的有效性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古代诗歌的有效性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古代诗歌的有效性教学 新课改实施至今,古代诗歌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师的难题之一。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试题中的“保留节目”。在高二学年开始的一次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喜欢诗歌的仅占30%,对诗歌没有什么感觉或课外基本不接触的竟有一半多。而喜欢诗歌的同学,其喜欢的原因,也多半是小时侯在父母的督促下背过几首短小的古诗。对于篇幅较长的诗歌也常常“视而不见”。因喜欢诗而有过写诗尝试的同学则几乎没有。 我们传统的诗歌教学将其作为一件死物进行肢解。学生对优美的诗歌也就味同嚼蜡,整个课堂则如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摈弃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

2、本文就从新课程下诗歌教学的处理方式谈谈个人见解。 一、美读和背诵 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反复吟咏诗歌,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会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理性的理解。然而美读不可能一步到位,要逐步提高读的要求。 很多古代诗词已经被现代人改编成可以演唱的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代诗词的这一特点播放歌曲,让学生对所学的诗词先有一些感性认识,进而拉近与所学诗词的距离。以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为例课前先播放邓丽君的月满西楼来渲染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缓歌慢唱中体味诗歌的韵味。然后请几位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点,看谁能准确地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高中生正值

3、风华正茂、感情丰富的年龄,表现欲都很强,有不服输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声音、性格甚至是性别特点,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趣味,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魅力的舞台,体味诗歌语言的无穷魅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一时,我就布置学生每周抄写一首古典诗词及其鉴赏文章,并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走进诗人创设的情境,理解性背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背古诗词,分阶段检查背诵效果。积极开展“诵诗接龙”“诵诗擂台赛”“绝句佳词赏析会”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力,还积累了众多诗词名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 二、体味意境 怎样

4、体味意境?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翅膀,诗人借助此“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鉴赏者可借助这两只翅膀,邀游于诗的意境之中。 具体说来是抓住诗歌中的画面和气势,借助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极力铺叙了神奇美丽,其乐融融的极乐世界,这样的“梦游”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可这是一首诗人的“发愤之作”啊,怎么会描绘了这样一幅仙境呢?这就要我们联系诗人的遭遇和社会的背景,展开对比联想,一对比联想,便清楚明白其用意所在,即将二者进行对比,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 三、知人论世 古人写诗往往是在特定的背景、特定的时

5、间的有感而发,“诗言志”,诗人之志与其身世、经历、遭遇以及特定时代特征是相关的,这就要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必须知人论世。 例如,曹植的白马篇塑造了一个“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的游侠儿形象。诗人用这个飒爽英姿、武艺高强、尽忠报国的游侠儿自喻,抒发自己的建功立业的理想。而在赠白马王彪中却是诗人内心苦闷的倾诉“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读者感受到的是诗人对人生绝望的情绪“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西”。一人之作,感情落差如此之大?其变化之根本在于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曹植自幼聪明,富于才学,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又深受曹操影响,从青少年起。就报着建功立业

6、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又深受时代风气的熏陶,养成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性格,对世俗礼教采取蔑视的态度,后因他“任性而为,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使曹操改变了主意,曹操死后,曹丕和曹睿对他百般迫害,他名为王侯,实为囚徒。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那年(220年)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白马篇成诗于前期,赠白马王彪则成诗于后期。 四、形式多样 古诗词课堂教学,如果模式单一,长此下去,就会让学生对诗歌兴趣索然,更不用说品味内涵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诗歌,采取不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技能,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改写、画画、歌唱等。例如教学杜甫的石壕吏时,让学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有一定的环境描

7、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使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更深层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老百姓在战争中的命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可让学生根据内容画出图画,从中比较一下哪些同学的画更能表现诗歌的内容和感情。例如教学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时,可引导学生描绘出一幅画意盎然的辋川山野,然后再作比较。这样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健康的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主人。从高二开始,全班同学轮流进行“五分钟演讲”。每个诗歌单元都有多首诗歌,我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或者较难理解的诗歌来讲授,剩余部分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试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营造学生主动发展的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案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古代诗歌的有效性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体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注重了知识与能力,强调了过程与方法,更提升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教得有章有法,学生学得带劲有趣,那么,我们的教学自然会锦上添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