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7273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课程改革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更是切实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制度,通过课程改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就业为指导的高职课程体系,从而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探讨了相关课程改革的一些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更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理论型以及学科型人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单纯的技能人才。但是就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则主要是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

2、初开始兴起,主要是由普通本科院校建置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专科学校改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升格形成,大部分没有摆脱“本科压缩型”和“中专放大型”的束缚。近几十年以来,虽然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引入能力本位观念的同时也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对教学的内容增加了实践环节,但是在课程模式和体系的整体上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革,满足不了目前我国社会的实际需求。 课程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才能有效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高职的课程改革是指通过改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除了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外,还包括素质教育体系。通过

3、改革,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1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弊端 1.1 学科本位的思想在课程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 我国虽然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中引入了能力本位的观念,但是在课程的教学中,学科本位的思想仍旧根深蒂固。由于学校在设置专业方面还停留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等设置上,因此,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没有深入,仅仅流于形式而没有落实。此外,在面对学生的科目课程中,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手段或是方法都没有转换到能力本位上来。 1.2 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整体协调性 课程的专业设置缺乏整体协调性,具体表现:开设的课程采用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和

4、实践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地将三部分分开,有的还牺牲了公共课,以求片面地提高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岗位技能训练。由于在学习中,学生失去了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从而很大程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1.3 课程设置不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缺乏对社会需求、市场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具体表现在专业计划中的课程设置缺乏自身特色,各门课程的教学课时分配随心所欲,课程教材改革则是把原来的几门课程简单地组合起来。例如为了满足专业课的课时,随意性地减少公共课和基础课的课时,把原来的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三门课简单地按一定比例合并为一门新课程机械

5、设计技术基础;把原来的机械制图、CAD、公差配合和技术测量三门课简单地按一定比例合并为一门新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这样导致学生在基础课的学习中没有掌握好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知识,专业课也学不好的局面。而在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计划中,很多都缺少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设置的很多课程与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不符合甚至是完全脱节,从而不仅造成了毕业即失业的难就业现象,而企业也没有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1.4 教材的内容陈旧、质量差 教材是传播科学技术的载体,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教材的内容是否及时的更新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于教

6、材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出版社一味的追求效益,导致教材粗制滥造、错误百出,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1.5 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比较差 教师的业务发展是以教师的能力评价为指导的,目前,各个学校基本都是通过论文发表数量以及学年总课时的完成量来考核教师的能力。专职教师的培养上出现招聘的高学历老师担任辅导员、工作没有几年的年轻老师刚有起色则被选拔为脱离教学一线的中层干部,导致年轻老师心理畸变。高职院校的教师中,仅仅有一部分教师有过现场的实践经历,很多教师缺乏实践以及动手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是理论实践相脱节,不能将一线的新技术、工艺以及方法引用到教学中。

7、2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才能实现高等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以及实践性的目标,因此,必须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课程培养的课程标准,融“教、学、做”为一体。因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2.1 共研“岗位课程”目标任务 为了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岗位课程”目标,学校首先应当明确各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从事工作具体应当做那些工作,做好这些工作应当具备那些知识和技能等。根据企业的具体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在毕业后顺利走向岗位,并且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此外,为了制定目标的科学性并且符合实际,组成的

8、课程教学研究团队除了有教师外,还应当请一些企业人员加入。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团队,应当按照就业岗位的要求来进行岗位课程的设计。根据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制定细致的岗位目标,从而形成授课重点。 2.2 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方案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是有效进行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首要工作。根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以及环境因素等,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本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当根据高职毕业生课程岗位的目标、任务以及知识能力等因素进行教学设计,合理的设计学习性的工作任务,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在坚持理论结合实践教学的同时,坚持课程设计的开放性、职业性以及实践性,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