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用书》必修2译文指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236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学用书》必修2译文指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教学用书》必修2译文指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教学用书》必修2译文指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用书》必修2译文指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学用书》必修2译文指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教学用书必修2译文指瑕 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以下简称用书)是教师案头重要的乃至必备的参考资料。其指导思想是体现新课标理念,为一线教师教学服务,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用书力求做到有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内容,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调动教师钻研教科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用书的这一自我定位,再加上“人民教育”这一闪亮标签,无不暗示着其权威性与示范性。在文言文释义方面遇到困难,可以向用书求解,或者说,向用书求解是最可靠最便捷的途径。鉴于教科书文言文注释不可能全部解决文本释义障碍,因此用书就扮演了文言文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用书的译文总体质量非常高,是

2、课本注解以外的重要补充与完善,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料。但是,用书译文也是有瑕疵乃至谬误的,今不揣浅陋,略作例析,以期有助于教学。 兰亭集序中有“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一句。用书将这句译为“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活动”。这里把“修禊事也”释为“举行修禊活动”,似乎是把“修禊”当作了名词。实际上此处的“修”应是动词,有“行、从事”的意思,这里可以释为“做”或“举行”,用书对该句的翻译犯了重复释义的错误。国语?晋语五“晋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韦昭注“修,行也。”课本注解将“修禊事也”释为“(为了)做禊事”,并作了进一步解释“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

3、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课本的注解明明白白。 还是兰亭集序,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一句。用书将这句译为“我每当看到前人发生感慨兴叹的原因,发现都像符契那样相同相合,我曾对前人的文章嗟叹伤情”。以“我曾对前人的文章嗟叹伤情”一句来推求原文,则为“尝临文嗟悼”,原文中的“未不”这一双重否定并没能在译文中体现出来,是减字翻译,不妥。这一句应释为“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 赤壁赋中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一句。用书将这句译为“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译文照

4、录原文“徘徊”,不妥。现代汉语词典对“徘徊”的解释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月亮当然不可能在斗牛之间“来回地走”,所以,以为“徘徊”为常见词,可不译,是以今拟古。“徘徊”在古汉语中有“缓缓移动”之意。班固西都赋“大路鸣銮,容与徘徊。”文选?张衡<南都赋>“?K万乘兮徘徊,按平路兮来归。”李善注“徘徊即迟迟也。毛诗曰行道迟迟。”张铣注“徘徊,安行状。”如此,“徘徊于斗牛之间”应释为“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缓缓移动”。 赤壁赋中还有“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一句。用书将这句译为“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译文照录原文“望”,不妥。此处的“望”并非“眺望”。据汉语大字典等辞书,“望”可释为

5、“对着”“向着”。如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姓争“日月相望,以明其当。”杨?f之洛阳伽蓝记卷三“其寺东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却负帝城,青林垂影,绿水为文。”从上下文看,这两句是以赤鼻矶为立足点来讲的,描摹其方位及周围环境,下文还有“山川相缪”可证,如果释“望”为“看”,则山川所“缪”之地费解。另外,苏轼谪居黄州时写的答秦太虚书中有“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的内容。由此可见,此句译为“西边对着夏口,东边对着武昌”更为合适。 该文另有“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一句。用书将这句译为“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原文中的“

6、以”字没有落实,似乎不需要译释。从语法关系上看,此处的“以”当为动词,否则该句不成句。在古汉语中,“以”可通“已”,是“完结,停止”义,如墨子?号令“事以,各以其记取之。”又如风俗通义?声音“不骄不溢,好礼不以。”所以,“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就是“则天地曾不能已于一瞬”,应释为“那么天地间万物甚至不能在一瞬间停止变化”。 文言文翻译,是高考的重要考点,用书文言文译文的编写应当释义规范,成为文言文教学的标杆。然而,文言文翻译的规范性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关于文言文的翻译,目前似乎只能提出“信、达、雅”的“三字经”,对这三个字的理解因人而异,尺度把握差别很大,这常常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因而出现很多随意翻译。如果文言文翻译是一个学术领域的话,那么,这个领域还缺乏学术规范。科学、规范才能保证学术的良性发展。尤其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园地,有了释义规范,才能保证学生良好素养的养成,才能保证文言文教学的高质量。但是这样的规范,是本文也是本人力所不及的,期待广大专家与一线教师能对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