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494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初探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职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的状况,对计算机基础课实施分级教学改革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目前高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 许多城市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而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

2、境,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部分学生对计算机非常精通。来自城市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学内容过于系统 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他们今后是计算机的应用者,因此,他们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应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过于完整和系统,从二进制的转换、操作系统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使理论授课内容非常庞杂,难以突出

3、重点。另外,在授课的安排上,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 3、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 计算机基础课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是将教材的内容搬上了计算机投影的大屏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讲授。事实上,学生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另外,由于同一学习起点的学生也存在着学

4、习上的差异,采取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分级教学的改革思路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必须对现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实施分级教学,分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改革计算机教学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在学生计算机水平大致相等的班级,教师比较容易地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输入,不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1、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相结合的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相结合

5、的教学模式,即班级授课与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知识、链接放在校园网上,并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改变学生单渠道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的状况。同时精减正常班理论授课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权。 2、教学内容和各科知识结合 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科目,设计一些练习和作业,而不必采用教材中的例子或作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科目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三、分级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学生对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 经过分级后,被分到慢班低层次的学生或许会产

6、生自卑心理,再加上同班同学的层次较近,缺乏一种互相激励的环境,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会自暴自弃。因此,课前加强学生对于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分级教学是为了他们的学习,也要让他们明确经过努力学习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学习的机会绝对是有的,分级教学对于每个学生是公平的。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分级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任务只能靠学习者自己去完成。只有学生充分了解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制

7、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将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不但可以学习已框定的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链接到相关网站,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完全打破了单向获取知识的渠道。在这里,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完全由学生自己实践和寻求,不必按教材系统去学。它将包含两种能力的锻炼一是信息的获取;二是信息的运用。另外,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使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把握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师要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来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激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当然,要做到因材施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不断地学习。教学要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尤其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与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今后我们将面临许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计算机基础的分级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