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6664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与改进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里的“史”指的是历史。历史知识既是学生需要了解的过去,也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与政治、地理、数学、语文、英语等相互联系,而不是独立存在的。高中生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很多,每个章节之间都有联系,学生要学会将历史线索穿成一个线,形成系统的框架。为了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学也应适时改革,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爱历史,正视历史,以史为鉴。 【中国分类号】G633.41 高中生面临的压力很多,高考和学习任务就像两座大山压在身上。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国古代、近

2、代的历史,还要学习现代历史和世界史;不仅要掌握中国古代每个朝代兴起的原因及发展状况,还要掌握每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科技等。尤其是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发展,中国各阶级的斗争史等;世界历史中要掌握英美德意日苏联等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三次科技革命等,这些都是历史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学好历史是非常重要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记忆力和发散性思维,及在高考中的活学活用。为此,高中历史老师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是历史老师必须思考的严肃性问题。 一、 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让学生牢固掌

3、握基本的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新课改和推行素质教育以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高考命题改革的前提下,发生微妙的变化。,但明显滞后于高考历史形式的发展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1未按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求历史教学应“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然而,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仍存在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重史实叙述轻理论分析;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但是考试中不会对相关的历史事件分析,这严重影响教学目

4、标的实现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1例如,教师在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时,不是将这一历史事件简单说明,而应与鸦片战争及清政府的态度联系,教学学生分析联系已学的历史知识,建立知识网。 1.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知识灌输轻启发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指挥者,起主导作用。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居于主体地位,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和直接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被严重压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没被挖掘,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容易知识混淆,而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2例如,教师在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就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其原因,而应启发学生与世界历史中英国资产

5、阶级革命后迅速发展,需要开拓国外市场相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地位,时刻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1.3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应用少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一支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就能讲解历史。教师传授,边讲解边板书,学生被动学习,边记笔记边思考。这种学习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现在的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广泛应用。而实际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历史课堂中应用少,教学效果不高。究其原因,是学校配置的设施不到位,教师缺乏先进科技的掌握等。这些都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因素,为此,学校和教师应重视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改进 虽然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效

6、果不佳,但也发挥过作用,只是现在与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步调不一致。为此,教师重视这一问题,积极行动,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2.1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师适时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合作学习。既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3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分组讨论。全班分为五六个小组,分别给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任务,将唐朝兴起的原因、制度、文化、思想、科技和灭亡的原因等分配给每一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寻找答案。然后

7、选派代表回答,集思广益。 2.2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启发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记忆,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就要和第一次鸦片战争分开来,但也不是没有联系,同时也要和世界史结合,和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相联系。这时,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联系,具体原因,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最后老师在加以完善。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又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网络,便于知识记忆。 2.3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中运用

8、多媒体技术既是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历史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弥补这一缺点,动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各种视频和Flash插件等的使用,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享受,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分析文艺复兴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然后在播放达芬奇等人的画作,让学生体会。 总之,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符合高考历史命题的需要。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学好历史,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将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真真正正有用之人。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