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3845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研究 培养学生自觉的跨文化意识以及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其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加强跨文化知识的输入,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对英汉日常用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不同民族社会文化对日常用语的影响。 中国学生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个环境既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即受中国文化制约的行为、认知模式等等。从本质上说,教授中国人英语,是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是在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文化的移入、吸收和消化,进而在学习者身上生成双文化能力的过程。在我国,英语不是人们的

2、日常交流工具,学生缺乏自然习得英语的环境,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贫乏。我们常遇到学生把自己本族语的交际规则运用到目标语上面,令交际双方陷入极其难堪的境地,如中国学生与英美人交往时出于中国人的习惯,套用中国式聊天的方式,问一些像“Are you married?”“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等有关个人隐私的问题,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因此,对中国学生而言,其交际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下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一些日常用语进行对比,分析其中的文化因素。 一 亲属称谓语对比 中国人很重视亲属的称谓,言必明长幼,称必辨男女,本家成员与外姓亲戚从称谓上

3、一目了然。然而,英美人并无如此清晰明了之差别,不仅是本家成员与外姓亲戚在称谓上常常混为一谈,有时连男女也不分,如cousin一词。这种差异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既重家庭伦理,又讲社交礼仪。直到今天,中国的伦理道德仍然保留着过去的一些痕迹。而英美人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崇尚个人价值,强调表现自我。宗法关系远不及中国人那么严密,家庭观念也不及中国人那么注重。反映在亲属称谓上,就是简略概括、不求精确的语言现象。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交际时非常强调彼此之间感情的融洽、和谐,往往把家庭本位向外推移,于是汉文化中出现

4、了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这一现象体现在言语交际上就是亲属称谓常被应用于社交场合,无论是对街坊邻居、朋友熟人还是素不相识的路人,人们均按年龄、性别称呼对方为大爷、大娘、大哥、大姐等。这些用于社交场合的词语表示的是人们之间亲如一家、情同手足的良好人际关系,而并非具有某种亲属血缘关系。英美人宗族观念淡薄,不仅不会用亲属称谓去称呼家族以外的人,甚至连家族以内的人都很少用。汉文化中用于社交场合的亲属称谓不可用于英语中,否则会引起人际关系混乱,导致交际失败。 二 社交称谓语对比 1.社交通称 在英语中,Mr、Mrs、Miss、Ms + surname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通称。在正式场合,郑重关系或陌生人之间

5、,不同年龄、身份者之间可普遍使用该称呼形式。在英语中Mr、Mrs、Miss、Ms不与名字(first name)连用。在汉语中,先生、太太、小姐、女士与英语的Mr、Mrs、Miss、Ms在使用形式上有所不同。先生、太太、小姐、女士前既可用姓、姓名,也可只用名字。先生一词在汉语中还表示其他意思,如丈夫、老师等,小姐一词现在于某些场合也有不尊之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出现了同志、师傅、老板、亲等社交通称,但都不能一概而论地用来通称所有的人。这种通称形式缺乏的现象反映了社会文化在深层对语言的影响。 2.职事称谓 在英语中能用作称谓语的职务不多,而且显示出一定的模糊性,如President

6、可用来称呼总统、主席、大学校长,也可用于银行行长等职务的称呼;Director使用范围也非常宽泛,可用来表示很多不同部门的头,相当于汉语中的署长、局长、处长、总监、主任等。而汉语中对职务的称呼十分具体到位,如校长、馆长、院长、厂长、台长、站长等。孔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靠严格的等级制度来保证皇权统治,中国文化多年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汉语中名目繁多、十分具体清楚的职务称谓语。在英语中可用作称谓语的职业也很少,如doctor、nurse、waiter/waitress等,而绝大多数职业在汉语中都可用作称谓语。例如老师、律师、

7、工程师、会计等这些在英语中不能称谓的职业在汉语中均可用作称谓。汉语中习惯于把一些具体的职务、职业加在姓之后称呼对方,像马老师、李律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将这种文化习惯迁移到英语的交际或学习中去。 3.“老/小+姓”称谓 我国文化从古至今都奉行尊老敬老的传统,特别是在家庭中老者的地位往往是至高无上的。反映在汉语中不仅有老王、老张等“老+姓”的称谓,而且还有老先生、老师傅这样的尊称和“姓+老”的称谓,例如赵老等,这一称谓形式中表示尊敬的情感色彩更浓于“老+姓”的形式。但在西方文化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强调的是平等关系,年轻人以不依赖父母、独立自主为荣,而父母老了以后也不以子女为依赖。从家庭到社会,老年人

8、都反感别人说自己老。如果把汉语中老张或赵老之类的尊称直译为英语,被称呼者不仅体会不到其中的尊重,反而会觉得是对自己的侮辱,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想象的。“小+姓”在汉语中是上级或长者对下级或年轻人的一种称谓,该称谓显得亲切、随和,而英语中则没有这种形式的称谓。 三 招呼语对比 英汉招呼语均有一定的格式和说法。问候语与称谓词一起出现的招呼语是英汉两种语言都常使用的形式。英语一般是问候语在前,称谓词在后。当问候语后的称谓词选用Mr、Mrs、Miss、Ms+姓的时候,是一种礼貌程度较高的招呼语形式,往往体现社会距离与权势关系,常用于年龄、职位、社会地位等不同的对象之间。如雇员对老板说“Good mo

9、rning,Mr.White!”,老板则回答“Morning!”;而当问候语后的称谓词只用名时,如“Hi,Richard!”这种招呼语则常用于年龄、社会地位等相当的对象之间。汉语多数情况是称谓词在前,客套话在后,如“阿姨,买菜去啊?”“小田,上班啊?”“许处长,您好!”等。这是由于中国人很重视讲话双方的地位和身份,称谓词往往可以表达这一功能,打招呼时先选用称谓词,再说问候语。而英美人不太重视对方的头衔职位,强调相互平等,所以在招呼语中把称谓词置后,问候语显得更为重要。另外,中国人在某些场合只用称谓语打招呼,英语中一般没有这种格式的招呼语。例如,在学校里学生遇见老师尊敬地叫声某某老师就是打招呼了。 四 结束语 中英日常用语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熟悉这些文化背景有助于中国学生逐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高校英语教师应着力开发课堂教学的潜力,采用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利用多种途径模拟目标语文化语境,将大量的相关目的语文化信息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从中感受中英文化差异对语言使用产生的影响,适应英语文化环境,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