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476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探讨 本文针对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特点,从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框架,探讨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并对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机械制造技术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与应用、模具制造等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加工、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床夹具设计基础、装配工艺和先进制造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培养机械加工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加工制造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2、很有必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机械制造技术要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应以此为标准进行。 1.1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优化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理论部分应涉及金属切削过程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与加工方法、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及机床夹具设计等方面。此外,作为知识的扩展,还应介绍机械制造新技术及其发展方向。其中,

3、金属切削过程与刀具部分应介绍金属切削的一般规律及刀具的相关知识,刀具部分只需讲解各类刀具的材料、切削特性和合理选用即可,要注重规律性的概括;金属切削机床与加工方法部分是进行工艺规程设计的基础,机床部分以讲到它们的结构、作用、运动和传动链分析为宜,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各种机床的合理选用;机械加工质量分析部分要向学生透彻阐述机械加工质量分析的意义和方法,说明影响加工质量的诸多因素的内在关系;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表述要完整、系统,可通过几种典型零件工艺规程设计的范例,让学生体会工艺规程设计的过程,然后进行概括和总结,阐明工艺规程设计的规律;机床夹具设计部分主要讲述夹具设计的一般步骤

4、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一般夹具设计内容的需要为宜;先进制造技术部分介绍有关机械制造方面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关注并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 1.2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优化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讲理论而不注重实践教学是很难讲述清楚的,要强调对制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强化学生的工艺意识和实用能力,使学生掌握以“工艺规程”知识为核心的贯穿于制造企业技术管理、工艺规程制定等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机械加工实用技能,因此该课程必须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 (1)认知实习课程开始前设置认知实习,

5、通过校内外各实训基地的参观,使学生广泛认知和了解机械制造的设备、方法、生产组织形式,感受生产企业的气氛。没有经过认知实习,会增加学习的难度,学生也就失去了后续学习的兴趣。 (2)金工实习通过进一步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实习,训练学生以车、铣、刨、钳为主的初步机械制造技能,使学生实践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 (3)课程实验课程理论教学中设置实验,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设置,以加深对难点和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开设刀具的刃磨与角度测量实验,既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切削刀具,也能为学生今后合理使用刀具建立感性认识;开设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的测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主轴回转误差的内容及测定的方法。 (4)课程

6、设计理论课程之后设置课程设计,以实用性的生产题目训练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该环节通过两周的集中设计,使学生掌握一般难度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从工艺方案的拟定开始,直到完成各类工艺文件的填写,其间的每一个环节均需亲自经历,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实践性环节对于更好的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课堂教学相互依存,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2.1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系统化训练从认知实践、金工实习、课堂教学到课程设计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包括理论环境认知

7、、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综合实践各个环节,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习惯。 (2)实用性案例注重综合性和实用性,强调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和训练,引入的实用教学案例,重点突出技术知识的应用和制造方法的掌握。 (3)工学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实习,把学校的作业带到企业,由企业教师结合生产条件讲解辅导;把企业的任务带回学校,结合理论知识总结提高。 2.2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既有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知识缺乏,很难从原理上掌握有关的知识,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缺乏实践环境又很难理解抽象的“书面”加工制造,“学会不难,学好不易”是这门课程的一大

8、特点。除了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上的合理安排之外,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包含在各个任务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来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内容一体化根据专业就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融合各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一体化教学,把各门课程的相关知识通过任务联系起来,讲授新知识、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3)任务内容一体化理论教学中的“任务”,不仅仅是在理论教学环节中完成,还将延伸到后续的实践环节中。如理论教学中制定的机械加工工艺还需在后续校内的金工实习中通过加工验证,使学生能亲身验证自己的作品,切实完成自己的“任务”,也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 2.3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中课件制作可以使用Authorware软件、二维动画可以使用flash软件、三维图和动画可以用Proe、Solid-edge等软件实现,帮助再现生产过程、动态演示工作原理以及工厂生产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