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创新路径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4950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育创新路径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职教育创新路径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职教育创新路径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教育创新路径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育创新路径探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教育创新路径探究 近十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支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与地方经济、社会、科教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高职教育的今天,创新高职教育的发展路径既是时代发展的呼唤,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就必须在办学理念上创新。 第一、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必须把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作为

2、教学的重点,作为教学最终目的。学习理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最终还要具体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上,在当今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因此,高职院校要转变办学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能力放在突出地位,贯穿于教学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二、以加强师德建设为核心,提升“教书育人”成果。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使全校教师在办学方向、教育理念、学术传统、道德修养等许多问题上形成统一共识,为培养具有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以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提高“管理育人”水平。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把刚性的管理与人性化的服务相结合,努力做

3、到高效管理与优质服务相得益彰。 第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着力点,优化“服务育人”环境。高职院校应相应建立“贫困生机制”、“创业机制”、“就业机制”等相应的可行性机制,通过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成才。 2办学模式创新 高职院校通过创新模式的创新过程,开辟新的实现学校使命的道路,以求得学校制度、结构和机制不断地优化、办学规模、效益协调发展,教学、科研质量持续提高,使学校步入不断调整完善、持续健康发展的高速轨道。 第一,“订单”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由用人单位和学校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办学模式,双方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规划学生职业生涯、协商就业方式,并在

4、师资队伍建设、技术行业发展、办学设施投入等方面进行因地制宜的合作,相互取长补短,互为所用,共同发展。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在企业进行“真刀真枪”的实习锻炼,有力地推动了“工学交替”和“校企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迎合现代市场的发展趋势,也符合现代市场对人才要求的规律,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第二、走工厂化办学模式之路,强化校企合作深度。以“ 就业为导向,素质为目标,能力为核心”,用企业的经营方式来建设大学,用市场的法则来建设大学。形成“校企一体,产学合一”。具体的就是采用“学校+公司”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以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公司运作的形

5、式进行的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负责师资培训、建设实训基地的全方位解决学生即上学又就业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使得企业又出产品,又出人才,实现实践教学和生产经营的双重效果,企业获得利益,学校炼出才。教育与生产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和资金,同时又为学校输送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智慧,可以促进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上挂实力高校合作办学,为大专毕业生创造上大学深造的机会。与有实力的大学联办成人教育本科班,实行大专本科连读,修完所有大专本科课程,实行大专本科连读双学历教育。 3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具有高学历

6、、高职称、高水平的特点,教师在高等学校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高校师资对建设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用符合高校发展规律的措施来规范教师队伍,要用适应教师事业发展的制度来引领教师发展,积极铺设有利于教师成长成才之路,大力开启有利于教师创新发展之门,构建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第一,建立宽松灵活的用人机制。高校要打破传统的任用机制,取消教师终身制度,采用动态评估的方式来确立教师身份。教师被学院聘用为教师以后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身份永远不变,教师一边履行岗位职责,学校一边根据有关制度对教师的业绩进行严格考核,综合评估,进行业绩排名,实行业绩

7、末尾淘汰制。这样可以构建能上能下,充满竞争和富有活力的用人机制,能够刺激优秀的人才不断涌现。 第二、建立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所谓长效激励机制,其实就是指激励主体采用具有助长作用的激励机制去最优化激励客体的表现,从而有效提升激励客体的工作绩效及其组织的赢利能力的一种激励行为。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最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使教师工作达到最优化。一是为教师干事业构筑阶梯。二是为教师干成事业搭建平台。三是打破身份壁垒,拓宽教师事业发展空间。 第三、建立实用人才培养机制。业务进修机制。定期选派教师去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去进行业务进修,融入高校浓郁的学术氛围,增加自身“书卷气”,增强终身学习、

8、学无止境的理念,提升专业引领水平和科研能力。把别的高校的好经验、好建议、好传统带回学校来,以达到彼此互补、经验分享、相长提高、共进共赢的目的。 以老带新机制。首先,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由他们来指导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引领和“点拨”作用,正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因此,以老带新,实际上是针对教师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状况,因势利导而采用的师资培养方法。其次,以老带新容易操作,可以在各种情况下进行,便于开展,利于坚持,也有利于保持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再次,以老带新这种师训方式投入少、产出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最后,老教师的传、帮、带,能够培养一批青年教师,促使他们在岗位上

9、成长。 企业锻炼机制。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充电”有利于今后的教学更贴近实际,促进自身知识的更新,拓宽教学思路,不断吸收企业的精髓,接受行业新技术新理念。专业教师参加实践锻炼,对增强自身动手能力,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与技术,收集到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有用信息和教学素材,并把实践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回校后利用企业丰富经验赋予他们的前瞻性来参与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教学改革,将在教学过程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为今后的专业建设、课程整合等更加理清了思路。这样,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还锻炼了自己的教学、科研综合业务能力。 双师培养机制。现代职业教育

10、的特点和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都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不竭动力。高职院校要想在如今的高职教育中取得发展先机,形成自己的特色,关键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核心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大力提升教师特别是中青教师的动手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功底与精湛的专业实践技能并肩同行,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与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相互映衬。 首先,健全机制 。高职院校总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的制度体系。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纲要;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案;建立“双师

11、型”教师的认定制度;实施“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加强培养培训体系建设。 其次,实行切实可行的方法。校企合作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一种比较实际和现实的方式是以实训指导教师的身份在企业挂职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教师熟悉现代企业运行制度、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生产实况、洞察企业现实需求。在身临其境的实践中,知道现代企业需要什么的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为以后返校的课堂施教明确方向。另一种方式是从企业中选拔一批既有精湛的实践技能又有扎实的理论水平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中任兼职教师,通过“传、帮

12、、带”等方式帮助高校提高教师的动手操场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一批教学水平优良,实践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 4教学模式创新 第一、“突出专业素质”和“拓展综合素质”的育人模式。学校狠抓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在校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见习相结合、培养与认证相结合的专业教育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认可度。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学校通过开展业余兴趣小组的形式,实现学生一专多能;通过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文娱活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第二、“小社会教学”构想主要是弱化学校高校书本教学的书本特点,而强化实践动手能力,

13、以及应用的意识的培养。书本知识学习太多,固然能够使理论知识扎实,但是没有足够的实践,理论知识如果长期得不到不用应用,也会慢慢淡忘,只有在足够的具体实践之后,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灵活的应用之后,方可以对以后的实践或者和发展兴趣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的教学活动过程。此种模式打破了传统“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方式,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入的活动,师生同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有问,学生有答,学生有问,老师有答,师生间平等交流、民主评议,形成和谐的师生共鸣、胶着的生生互

14、动的场景,产生教学共振,起到了提高教学实效。 5教学管理创新 第一、教学管理思想创新。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高职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学生参与度大,感悟深。主讲老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应试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为主;从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变为以能够从事解决实际问题应用能力为主。其次,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进教法,熟悉本学科教学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在教学中作好角色互换,在教学这个舞台,教师只是导演兼演员,是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引导者,而让学生担任主角,让学生在会计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

15、能力和应变能力,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课堂的活力。 第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首先,明主管理,群力群策。在教学管理上建立民主制度,发挥群力群策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创新。这样,教学管理制度就富有活力和效力。其次,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即责权利下移。系部是教学管理的前沿阵地,对教学情况更加熟知,反馈教学信息比较及时,能够对教学进行较好的动态监控,管理灵活快捷。同时,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系部基层单位和教师对教学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明确了管理责任,促进了系部自我发展运行机制的形成。 第三、建立教学考评制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监督。教研室和系教学委员会根据授课期间的听课计划组织听课,或者指定专人,对该教师的授课情况随机听课抽查;另一方面,注意奖惩分明。教研室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听取学生意见,教研室总结学生意见,搜集学生反映、学生意见大、教学质量差的教师进行惩罚,必要时采取更换措施;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充分肯定其教学业绩,激发积极性。 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