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学生顶岗实习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4977 上传时间:2019-0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学生顶岗实习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学生顶岗实习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学生顶岗实习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学生顶岗实习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学生顶岗实习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学生顶岗实习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 本文将以信息技术类学生为例,探索分析信息技术类学生所应具有的职业素养,以及在顶岗实习职业素养培养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 Abstract Tak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ents for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ha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udent should have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

2、rnship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poses effective solution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quality;internships;IT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渐渐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重学历、重能力到现今的重职业素养。职业素养代表着一个人工作过程中的综合素质。它已成为了现代职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并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为了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当今职场选人标准的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的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高职教育的各个阶段,其中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跨入社会的

3、重要衔接部分成为了职业素养培养的热门阶段。本文将以信息技术类学生为例,对顶岗实习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行探索。 1 关于信息技术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总的来说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培养的成果直接影响了学生在今后的职场中的成功与否。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是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计算机人才为根本目标,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单一专业技能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要包括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岗位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更强调了职业道德、网络犯罪防范能力以及知识更新能力。 2 顶岗实习职业素养培养中遇到的问题

4、 顶岗实习作为信息技术类学生真正接触计算机类工作的第一步,是高职院校综合培养上述职业素养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学生初次进入职场,个人职业素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长期的实习中逐渐暴露出来。 2.1 主动性不够 学生长期处于校园中,对企业的了解并不多,在顶岗实习期间,许多学生出现不能适应企业环境,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等现象。信息技术类学生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校期间所掌握的职业技能、素养在现实面前都成了纸上谈兵。不少学生在实习将近结束时,仍处于等待企业指导老师指派任务的状态。而企业指导老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往往不知道该如何系统地指导学生。常常出现学生在实习期间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现象,玩手机、上网度过了整个

5、实习阶段。也有学生做起了“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去哪里。例如,某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企业指导老师的指派下去仓库做起了物流工作,实习结束后,不但其职业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职业技能也没有得到锻炼。 2.2 注重眼前利益 顶岗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出现偏差,他们不是为了学习而来,是抱着赚钱的目的来实习的。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味地比较哪个单位工资高,而不是哪个单位学的东西多。信息技术类的工作岗位技能性强、工作强度大、难度高,学生们不了解学校为什么安排这个工作给他们,从而出现许多学生因为利益的原因而中途换岗,更甚至有学生拒绝学校老师的安排,自己找相对工资较高、工作较为

6、轻松的企业或岗位,例如行政岗位、销售类岗位等。 2.3 网络犯罪防范意识薄弱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今,网络犯罪也随之出现。从事计算机类行业的人,适当的网络犯罪防范能力是必须的。在工作中一定要有主动防范的意识,工作前就先想到网络安全,做一定的防护准备;此外,除了主动防范外,还应做到不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版权等。但是,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虽然从进入大一开始就接触各类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犯罪防范意识仍旧薄弱。相关调查显示,50名信息技术类学生中仅5名学生认为网络犯罪防范能力是他们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所占比例之低,让人难以想象这会是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给出的答案。 2.4 知识更新能力

7、有待加强 高职教育强调以技能为主、理论够用为准则,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精通专业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能够分析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然而,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极快,课堂中所学的技能,可能在职场中并不能真正的派上用场,且又因为理论知识太过于基础,知识不能适时地更新。 3 有效提升顶岗实习中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职业素养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实习前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实习时没有适时的矫正习惯。以下三条途径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职业素养在顶岗实习中进一步提升。 3.1 提前做好“热身运动”,改变学生的价值观 高职院

8、校需要在顶岗实习前开展各类相关的讲座、参观、学习,对学生进行一次系统的、规范的理论和技能培训,为顶岗实习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奠定基础。例如,假期组织学生参加某公司自主网页的开发运营。学生不仅能够在“热身运动”中对今后所要进行的实习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是适时的改变学生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顶岗实习是为了让学生有更远的未来,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 3.2 “跟岗”实习,发挥榜样作用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一般会安排一段时间的“跟岗”,即指定一名企业指导老师,带领学生熟悉业务。这个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工作岗位的时期,也是良好职业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学生模范性强,企业指导老师可能由于

9、教学经验等问题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此时,校内指导老师需与企业指导老师相互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顶岗实习现状,并协助企业指导老师做好示范作用,树立榜样,使学生能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影响下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任何一种职业素养都能通过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逐渐养成。 3.3 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激励机制往往是最能激发学习动力的。企业的激励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的奖金激励机制,可使学生增强自觉服务于企业的意识。在激励机制的鞭策下,学生克服知识更新能力不强的弱点,不断地自觉更新知识,促使自己跟上企业的脚步,从而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外,适当的岗位变动同样具有激励作用。调查显示,导致信息技术类学生职业素养出现偏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单一的工作内容。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技能足以让他们在各个岗位上有所成就,企业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综合素养培养的情况,适当地对其岗位进行变动,以此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4 总结 职业素养在职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职信息技术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渗透每一个阶段的“教”与“学”中。顶岗实习则为这长期的培养做了一次考核,为学生职业素养再次突破奠定了基础。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