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同步练习及解析)-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8028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同步练习及解析)-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品】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同步练习及解析)-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品】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同步练习及解析)-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同步练习及解析)-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10.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同步练习及解析)-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四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及解析)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语文版“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

2、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0.树叶都是绿色

3、的吗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

4、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给下列字注音。 婴 儿 兴味盎然 椭 圆哲 理 实 践 奇 迹参考答案:婴(yng)儿 兴味盎(ng)然 椭(tu)圆哲(zh)理 实践(jin) 奇迹(j)二、选词填空。 幕 慕 暮 ( )色 银( ) 爱( )参考答案: 暮色 银幕 爱慕 (解析:幕:覆布,帐篷的顶布。如:银幕。 慕:依恋;向往。如:羡慕、爱慕。 暮:日落时,傍晚。如:暮色。) 戒 诫 械 ( )备 机( ) 劝( ) 参考答案:戒备 机械 劝诫(解析:械:器物,家伙。如:器械 、机械。诫:警告,劝人警惕:告诫。戒:防备,如:戒心。)三、解释下列词语。兴味盎然:_诺言:_参考答案:兴味盎

5、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浓厚的样子。诺言:应允别人的话。四、句子变换,意思不变。(1)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改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不能有今天这个局面。 (解析:将肯定词“有”前面加“不” ,句中的反问语气词 “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2)他很快打消了这种想法。 改为“把”字句: 参考答案: 他很快把这种想法打消了。(解析:读句子,找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打消”。然后,把动作词移到句子最后,在句子空出的地方加个“把”字。) 改为“被”字句: 参考答案:这种想法被他很快打消了。(解析:找出动词“打消”,在句子开头上加一个“被”字,把动作移到“被”字

6、后面。)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1)“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 ( )参考答案:D(解析: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2)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 )参考答案:A(解析:让人物用行动来表现自己,表现主席的思索问题。)(3)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 )参考答案:B(解析: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

7、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4)主席仰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参考答案:C(解析: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重于人物的面部、身材、服饰,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沙滩()的贝壳 ()的画家()的阳光()的太阳 ()的大海()的汗珠()的神情 ( )的雷声 参考答案:松软的沙滩 美丽的贝壳 著名的画家灿烂的阳光 火红的太阳 浩瀚的大海 晶莹的汗珠 坚毅的神情 隆隆的雷声七、选词填空。 宣布 宣告 宣讲 宣读 宣传 (1)我们要向低年级的同学( )毛泽东同志的事迹。(2)老师在班会上(

8、)了关于表扬李文同志的决定。(3)老师( ):学雷锋活动现在开始。(4)毛主席的(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大江南北。参考答案:(1)宣传 (2)宣读(3)宣布(4)宣告(解析:宣布 :指向听众宣读某个决定、信息,古代指在一定位置张贴告示,将一定的信息公之于众。宣告 :宣布,告知。宣讲: 出现在招聘中,意思是招聘单位向广大应聘者介绍该单位发展情况及招聘信息。宣讲:结束后,可能会有应聘者个人自我介绍及求职意向的阐述。宣传: 向人讲解说明;进行教育;传播;宣扬。)八、给下列句子加标点。一堂生物课结束了 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 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 你要认识它 就要

9、亲自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 不能人云亦云参考答案: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你要认识它,就要亲自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九、阅读理解。种一片树叶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丽的梦。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玩赏了半天,我忽发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一分子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可以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到了土里。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一样,

10、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马上可以实现。我天天蹲在种下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得更好!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柳吐芽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成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替我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件事,我会为之自豪一辈子种一片树叶吧,你定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1. 幼小的“我”认为梦可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_参考答案:“我”认为叶子是树的孩子,也会像人一样会长大。(解析:从文中第三段中,不难发现,“我”把叶子也当成了一个孩子去看待。孩子会长大,

11、叶子也会长大,长成一棵大树。)2 第三段中“虔诚”表现了幼年的“我”怎样的心理?“我的梦”又是指什么?_参考答案:“虔诚”表现“我”种树叶时的认真、严肃;坚信种下的树叶一定能长成大树的心理。(解析:从第四段中的“天天”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他这奇想的坚守。文中第二段中可以知道“我”的梦想。)2. 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参考答案:希望人们保留一些儿时的热情和纯真,拥有一片纯洁的天空,不为世俗污染。表达了作者对热情、诚实、纯真的渴望和呼唤。(解析:文章的最后一句是对这篇富有哲理的美文的总结。一片树叶不会长成一棵大树,却又要号召别人种下一片树叶收获一棵大树。看似矛盾,矛盾中让人思考,让人怀揣纯真的梦想,让人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热情。)十、写作。 学完本文,我们的感想很多,请把它写出来。要求:自拟题目,中心明确,语言流畅,不可抄袭,套作。不少于100字。参考答案:略。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