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风儿轻轻吹 (3)_人教(新版).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6860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风儿轻轻吹 (3)_人教(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风儿轻轻吹 (3)_人教(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风儿轻轻吹 (3)_人教(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风儿轻轻吹 (3)_人教(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风儿轻轻吹 (3)_人教(新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目标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

2、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情感与态度: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感受自然的美

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知识与技能:初步

4、了解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3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用不同的方法制造风来吹灭蜡烛、吹冷一杯水。重难点: 1.感受风的特点及人们对风的利用。 2.加强学生与自然共在的美好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活动准备 风车、有关大自然中“风”的课件、蜡烛、红旗、风扇。 活动过程 1、 走近风风儿吹起来 (一)演唱我爱你 今天老师首先送给你们一首热爱大自然的歌曲我爱你,学生边唱边舞。 (二)和风一起玩 1.让风车转起来 师:老师再带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礼物,请同学们先把眼睛闭上,等老师数到3的时候再把眼睛睁开,好吗?(五彩的风车)漂亮吗?谁能让风车转起来?我们请3位同学上台,比比看谁的风车最先转起来,

5、而且转得快!其他同学就为自己的支持者加油、助威吧!3位同学的风车都转起来了,而且都转得很快,所以你们都是胜利者! 2.制造风吹灭蜡烛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制造风,利用风,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出示蜡烛,并点燃。)这下“风姑娘”可要出题考考你们啦!谁能自己动手制造风,使燃烧的蜡烛熄灭?注意了,你可以用你身上的任何一个器官,任何一件东西,做任何一个动作来制造风,我们比比看,谁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谁的方法最特别。 请学生上台演示方法。 学生范例用嘴吹灭蜡烛;用书能扇出风;脱下外衣,用外衣扇动使蜡烛熄灭。扇动扇子使蜡烛熄灭。用手使劲扇动,使蜡烛熄灭。取下头上的帽子,用它来制造出风,让蜡烛

6、熄灭。今天风扇制造了很大的风,我把蜡烛伸出风扇下,它就熄灭了。把蜡烛拿到门边,门一开一关能制造出风,使蜡烛熄灭。 (三)了解“风”的形成 1.师:是什么让风车转起来了? 师:对了,就是因为有风,风车才转起来了。在同学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空气,刚才同学使劲吹、用力跑,空气也跟着同学们做起了运动,动起来了,这样就形成了风。风,就形成于空气的流动。 2.阅读儿歌。这里的这首儿歌就说出风它的特点。 学生朗读呈现。 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 跑到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 二、寻找风风儿在哪里 (一)寻找图画中的“风姑娘” 1、师:听!“风姑娘”来了。(多媒体播放风声,并出示教材上18页19页图

7、画。)咦,我怎么找不到她?原来她跟你们捉迷藏呢,我们把她找出来,和我们继续玩游戏好不好? 要求:按顺序观察,寻找“风姑娘”,找到用笔做标记。 2.学生在屏幕前交流展示 这个小女孩闻到花香了,说明有风。 同学的头发和衣服那儿,因为那个小女孩的头发和衣服都被风吹起来了。 带花的小草被风吹动了,所以这儿有风。 女孩子们的风筝飞起来了,小姑娘的衣带也飘起来了,有风。 女孩子吹泡泡,泡泡飞上天,有风。 男孩子们玩风车,有风。 男孩飞飞机,有风。 池塘里的水都被风吹皱了。 (二)寻找生活中的“风姑娘” 师:同学观察得真仔细!“风姑娘”啊,无处不在。她,也藏在我们的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她吗?注意

8、教室的前、后、左、右、上、下,还有窗户外边儿。 学生寻找“风”,然后汇报交流。 “风姑娘” 无处不在。 她在教室的. 她在校园的. 她还在.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大家掌声鼓励。 (三)欣赏“风姑娘”的美丽 过渡:“风姑娘”怎么躲藏逃不过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她夸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决定带咱们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她所到之处的美丽。 风吹麦浪春来早,风吹草低见牛羊;微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芦苇和着“风姑娘”的拍子翩翩起舞;轻风带走蒲公英妈妈的种子;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五星红旗迎面飘扬;枫叶在凉爽的秋风中飞舞. 三、利用风风儿能帮我们 (一)“风姑娘”的脾气 1.过渡:“风姑娘”的好心情

9、带来了无尽的美丽,但她也有心情不好发脾气的时候。你知道她发脾气造成的后果吗? 2.学生交流。 3.老师补充:在暴风中,农田被毁,树木被连根拔起,竹林断裂,供电设施严重被破坏,房屋倒塌,龙卷风、沙尘暴更让人们出行困难、健康严重受危胁。 (二)“风姑娘”的可爱 于是,聪明的人类想出种种办法管住风,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你知道风姑娘能帮我们做哪些好事吗? 学生交流。 夏天用扇子扇出凉风,用电风扇制造风,帆船借风力航行,用风力发电. 四、画出风风的朋友 1配乐朗读绘本风的朋友。 2.你认识风的其他朋友吗?仿照绘本,画出“风”的朋友吧。 学生动手画风,教师巡视。完成的小组上台交流展示,评比优秀小组,发放礼物。 五、享受风和“风”一起玩 师:今天我们和风一起玩,感受风的美丽、可爱、可怕,已经和风姑娘成了好朋友,最后,唱起大风车,和风一起玩吧! 孩子们玩风车,挥舞小红旗,尽情和“风姑娘”做游戏。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