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1课第八次_苏教版.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0487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1课第八次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1课第八次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1课第八次_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1课第八次_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1课第八次_苏教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 第八次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目标: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

2、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学生认读绿线里的9个生字,学会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

3、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生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布鲁斯屡战屡败、不懈斗争的精神。3.在自主探究怎么写第八次的过程中领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重点学习如何写一个人做事不灰心的品质。教学过程:第1课时(总第_35_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课一、学生“展示自学”教师“了解学情”1.认读生字新词。欧洲 遭受 布鲁斯 磨坊、唉声叹气 几乎 蜘蛛 猛地、侵略 打仗 受伤 信心招集 抵抗 失败 战斗、灰心 动员

4、成功 2. 看拼音,写汉字。 qinlu dzhng shushng m zhoj dkng( ) ( ) ( ) ( )坊 ( ) ( )3.指导书写。磨:是半包围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抵:最后一笔“点”不能丢掉。二、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定向目标”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同学们,“学贵有疑”。你们能围绕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进行质疑吗?3.梳理问题:大家产生了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在问“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大问题走进课文。三、学生“探究疑问”教师“点拨释疑”1.指名逐节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好长句子。2.说说课文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

5、:写苏格兰王子带领军队抗击外国侵略军;第二自然段:写王子七次失败,几乎失去信心;第三自然段:写蜘蛛结八次网的过程;第四自然段:写王子也要干第八次;第五自然段:写布鲁斯招集军队第八次抗击成功。3.现在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什么,那么课文是怎么写第八次的呢?我们继续读文探究。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作者是怎么引出布鲁斯王子这个人物的?(2)指名回答问题。(3)讨论:作者为什么由战争引出布鲁斯王子?(4)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怎么写的?(2)交流。引导学生用“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说一说。(3)讨论:“他几乎失去了信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几乎失去信心 ?课文怎么写他几乎失去信心?

6、如果把“几乎”去掉行吗?(4)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怎么写蜘蛛结网的?用“ ”画出有关句子。(2)指导朗读描写蜘蛛结网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简练、有序。 指名读,追问,你读出一只怎样的蜘蛛?引读:师:蜘蛛结网真不容易呀,一阵风就把网撕破了,它得继续结,生读师:蜘蛛结网相当执着,无论大风怎么摧毁,他都坚持干下去,生读师:成功永远属于不灰心的人,蜘蛛就是很好的例子,生读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把蜘蛛结网写得这么详细?四、学生“迁移创新” 教师“引导实践”多么了不起的蜘蛛,丝断了,网破了,断了结,结了断,结了八次才结成一张网,我们相信,如果第八次不成功,它还会干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

7、,哪怕上千次,它也不灰心,因为它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此时你想到了哪些与成功有关的名言警句?你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感受。第2课时(总第_36_课时)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 :新授课一、学生“回顾生疑”-教师“定向目标”1.听写生字词。2.说一说上节课所学内容,可以提供句式。苏格兰王子布鲁斯一连 ,他几乎 ,他躺在木板上无意中看见 ,蜘蛛也是一连 ,但是它没灰心,第 次终于结成一张网。3.在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时,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大家也就是在问课文接下来又是怎么写的?我们继续探究。二、学生“探究疑问“-教师“点拨释疑”(一)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2.指名表演;追问:王子大人,在看见蜘蛛结

8、网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时,你想到了什么?当你看见蜘蛛第八次成功时,又想到了什么?3.齐读。(二)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2.讨论:可不可以把“四处奔走”去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说明军队打散了,再想招集起来不容易;2.军队屡战屡败,战士们也失去了信心,再动员他们起来抵抗,困难很大;3.可以看出王子抵抗侵略军的决心很大。)当时布鲁斯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3.齐读。(三)大家齐读课题,想一想为什么用“第八次”为题?学了课文,你收获了什么?(四)齐读课文。三、学生“迁移创新” 教师“引导实践” 请大家再把课文中描写蜘蛛结网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有没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者看见过他人有相似的经历,仿照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写一写。板书 王子 蜘蛛七次失败 几乎失去信心 不灰心 第八次成功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