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15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米教案教学设计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经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为学生搭建操作与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学习、交流的全过程,进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1引导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学习新知或解决问题。通过让学生汇报课前测量的身高,使学生自觉地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自主地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把生活经验和新知相互融合,相互转化。

2、2以活动促进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本设计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如运用多种方式比较1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米的实物,测量多种实物的长度等,变换方式和角度帮助学生加深对米的认识,使学生通过1米的实际表象。3注重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他们在“玩”中轻松、愉快地领会和获取新知,完成了认识米、感受1米的长度和用米测量的教学。学生有了自我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逐渐得到培养与提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米尺绸带剪刀胶带标签纸学生准备学生尺每组一把米尺标签纸胶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

3、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师: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师生交流,探究体验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高呢?谁能上来指一指?(贴上标签)(请学生指、贴、说)然后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贴上标签)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师:为了检验同学们估计的是否一致,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两名同

4、学把这卷绸带慢慢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师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用尺子测量,但是用厘米尺很不方便,需要一把更大的尺子)设计意图: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设计先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2认识米尺,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认识米尺。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

5、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师: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课件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6、?”;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数不同、刻度线不同)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