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1196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设计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是组成图形的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的过程。本节课以“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理论依据,在教学设计上既帮助学生理解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又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1.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放大与缩小是两种不同的变化,所以用来表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比的意义也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用来表示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比表示的是

2、现在每条边的数据和原来每条边的数据的比。无论是表示放大的比,还是表示缩小的比,其前项都表示变化后的长度,后项都表示变化前的长度。表示放大的比,前项大于后项且比值大于1;表示缩小的比,前项小于后项且比值小于1。只有理解了按一定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才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2.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基本特征。教学中,不仅要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还要让学生理解图形是按什么标准放大或缩小的,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并结合平面图形的特点展开比较,揭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数学本质,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基本

3、特征:大小变化而形状不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情境导入。(5分钟)出示教材59页主题图。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观察主题图,思考后回答:图1是把物体缩小;图2、图3、图4都是把物体放大。1.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二、探究新知。(25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引导学生观图,并分析题意,理解“按21放大”的意义。2.指导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3.展示学生画的作品。4.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说一说有什么变化。5.师生共同总结在方格纸上把图形放大的规律。6

4、.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7.总结规律。1.观图,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2.尝试画图。3.欣赏展示的作品。4.通过对比,明确:一个图形按21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都放大到了原来的2倍,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图形的形状不变。5.和老师共同总结规律并明确:图形的各边同时放大相同的倍数,图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6.讨论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三个图形的各边长分别是原来的、。7.通过讨论明确: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大小变了,形状不变。2.填空。(1

5、)一个长方形,长是12 cm,宽是6 cm。按一定的比放大后,长是36 cm,宽是18 cm,它是按()()放大的。按一定的比缩小后,长是6 cm,宽是3 cm,它是按()()缩小的。(2)把一个长3 cm、宽2 cm的长方形按21放大后,画在图纸上,图纸上长方形的长是()cm,宽是()cm。3.判断。(1)把一个长方形按41放大,就是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放大到原来的4倍。()(2)一个正方形按13缩小后,边长和面积都缩小到原来的。()三、巩固练习。(5分钟)1.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63页1题。1.先交流是怎样思考与操作的,再独立完成。2.独立完成,汇报时说明理由。4.把一

6、个长3 cm、宽1 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后,周长和面积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四、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

7、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师批注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