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56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七册P83-85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2、熟练使用量角器量角。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灵活使用工具。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操作,使学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教学重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教学难点:量角器上有两组零刻度线及其读数,学生应正确寻找与使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角的度量,我们先来聊聊两句成语:磨刀不误

2、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 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3.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4. 就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来说,我们也必须准备好合适的工具量角器。说明:通过成语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 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2. 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5)读一

3、读量角器上的刻度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三、自学课本,尝试操作1、请先独自思考,再看书自学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1)自学(2)汇报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读数是0,最大的是180,说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测量出从0180的角。2、完成书上第84页的量角,并总结出量角三要点。3、请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尺的角,并记录下来。4、交流评议。说明:通过学生自学,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口述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确过程,最后请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总结出量

4、角的三要点,这样学生对使用权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经历了自主尝试,亲历学习过程,老师又能够及时巡视,点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少走弯路。四、分层练习,及时巩固1、填空量角器是一个 ,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各有一条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角的大小是 ,记作 。2、独立完成书p71的第1、2、3、4、5题。(1)小组合作交流。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5、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

6、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2)小结。说明: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更明确量角的方法。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

7、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

8、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五、课堂总结,收获评价师: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帮助?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说明: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