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580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数学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注重数学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注重数学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注重数学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重数学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数学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注重数学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反思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目前教学研究中大力提倡的因为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果.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本文愿提出一些想法和做法,以资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一、加强备课的预见性,做好课前反思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们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们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非常重视学生已有的相关的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

2、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冲突.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和意义生成的过程.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老师发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学生智力、情感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主体性获得生长的土壤.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觉得问题的存在,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必须加强备课的预见性,做好课前的反思,才能提高课堂效益.有些课本的情境创设不适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充分体现过程的发现,为此教者应通过反思,重新调整设计思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经过反思后的这种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

3、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的结构化,更须弹性预案.数学知识是结构化的知识,所谓数学知识的结构,就是数学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和规律,即数学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方法相互渗透、相互关联而形成的认知结构网络,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离不开老师课前精心的预见,更须要课前的反思和弹性预案.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的生成可变,教师在预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因此,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的预案有利于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有利于课堂上教师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随时调控,实现课堂过程的最优化.在教学

4、前反思,充分了解并关注学生已有的新知识的切入点,使教学在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二、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做好课中反思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尽管也会考虑学生的实际状态,但学生是动态的、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常常有意外的情况出现.他们在教学中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教师往往是无法估计的,它导致了设计好的教学与实施之间产生一定的落差,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材,必须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必须克服在备课、上课过程中有意无意的思维定势.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适应课堂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5、,鼓励探究意识.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及其思考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当学生与自己的见解不同时,教师要给予最大的鼓励和赏识.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当课堂教学出现意外,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成功经验受到冲击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敢想、善想,让学生畅所欲言地展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高亢的探究情绪.教师在课中主动反思,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善于抓住契机,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三、总结得失,师生共勉,做好课后反思勉励学生在课后反思中熟悉、领悟思想方法我们要勉励学生在反思中领悟思想方法,因为我们要使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领悟,必须通过教师有

6、意识让学生反思,这堂课在学习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发现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思想方法,技巧,或者发现了哪些错误,原因在哪里,记住哪些经验教训,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真正的领悟.如学生:我知道了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学生:这堂课我学会了猜想等等.自我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

7、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课后反思是教师自身必不可少的,总结得失才能推动教学的改进、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

8、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总之,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既是探索者,也是思想者,只有不断思考,才能进一步地探索成功,那些喜欢通过反思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一定成为高人一筹的教师.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