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四上:折线统计图 训练题.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13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数学四上:折线统计图 训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沪教版数学四上:折线统计图 训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数学四上:折线统计图 训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数学四上:折线统计图 训练题.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数学四上:折线统计图 训练题1、 知识点总结归纳1、 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妙处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2、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3、 认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由对应点和连结的对应线组成。点的高度表示数据的大小,线段的上升与下降表示数据的增大与减小,线段上升与下降的倾斜度表示数据增大与减小的快慢。4、 知识回顾:(1) 条形统计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数据的多少。这种统计图便于看出和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2)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

2、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在水平射线上,适当的确定直条的间隔;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据。5、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表示数量的方法不同。条形表示数量,折线是按照数量的多少描点连线。折线统计图练习题1 、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某路口 5 分钟里各种机动车辆通行情况如下:小汽车: 65 辆; 大客车: 44 辆; 载重车: 25 辆; 摩托车: 13 辆。( 1 )请根据上述信息,制作统计表:( 2 )完成统计图:( 3 )看图回答问题:A 、图中每格代表( )辆车;B 、小汽车辆数是摩托车辆数的(

3、)倍;C 、从上面的表格和统计图你发现: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D 、计算平均每分钟通过多少辆机动车?(得数保留整数)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

4、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 、某班学生的体重如下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