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亡羊补牢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666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亡羊补牢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亡羊补牢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亡羊补牢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亡羊补牢 ∣西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亡羊补牢 ∣西师大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7 亡羊补牢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

2、,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教师范读的是阅读

3、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教学重点】1.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2. 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

4、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寓言 羊圈 劝告 街坊 窟窿 结结实实 叼走 后悔(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2.整体感知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

5、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圈是多音字窟窿读轻声叼的最后一笔。3.语言训练: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亡羊补牢 讲了一件什么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师适机板书:第一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

6、。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

7、)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五、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