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_人教部编版(2016).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7899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_人教部编版(20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_人教部编版(20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_人教部编版(20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_人教部编版(20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一_人教部编版(2016).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一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一)“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3、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国学经典再现“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

4、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5、。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是小助手弟子:是指做学生的少年。规:即行为规范。训:教诲。悌:尊重兄弟姊妹。谨:小心谨慎。信:诚实守信。我是小翻译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行为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考考你的智慧1.圣人训一句中的圣人指的是 。2.悌的读音是: 。3.你知道的古代启蒙读物都有哪些呢?弘扬

6、传统文化许武教弟 汉朝许武,有三个兄弟,父亲很早就过世了,两个弟弟一个叫许宴,一个叫许普,年纪还非常小。在过去传统的家庭里长兄如父,父亲过世了,身为长兄的许武,必须要肩负家庭的重任,不但要负责生计,更要提携照顾两个弟弟。许武知道他的责任非常重大,白天到田里劳作时,就把弟弟安置在树下荫凉的地方,教两个弟弟学习如何耕种;晚上回家时教两个弟弟读书,非常辛劳。如果两个弟弟不肯受教,他就跑到家庙向祖先禀明,今天我教导不利,所以两个弟弟才不受教。他把所有的责任自己承揽下来,在祖先面前告罪,是自己的过失,忏悔自己没有尽心尽力,直到两个弟弟哭泣着来请罪,许武才起立,而且他始终没有严声历色地对待弟弟。后来许武被

7、推荐为孝廉。为让两个弟弟也能够成名,跟他一样被举孝廉,就故意把家产分为三份,自己取最好的,让弟弟得到的又少又不好,让所有亲朋好友、邻里都骂这个哥哥贪婪,推崇两个弟弟谦让。等到弟弟在品德、学问和产业上有一点点成就,也被推举为孝廉时,哥哥才把亲朋好友聚集在一块,把他成就两个弟弟的苦心表露出来。当场的人都非常惊讶,许武竟然是这样的长兄,疼爱他两个弟弟,提拔他两个弟弟,如此地用心良苦!(二)国学经典再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我是小助手呼:呼唤。勿:不要。命:命令。行:行动。教:教育、教导。须:必须。顺承:顺从承受。我是小翻译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

8、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考考你的智慧1.“应”在这里的读音是: 。2.父母教育我们的时候,我们要: 。3.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传统的礼仪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如果你没有做错事,但是父母在责备你,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呢?弘扬传统文化拾葚异器 孝顺,并不是简单的做样子,而是时刻把父母记在心里。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对母亲特别孝顺。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蔡顺拾桑葚时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参考答案(一)1.孔子 2. t 3.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二)1. yng 2.须静听3.略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