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9)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124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9)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9)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9)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9)_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将相和(9)_人教新课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将相和教学设计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

2、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的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

3、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 质。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

4、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 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 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 课时安排 2 课时(展示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 二、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质疑问难 三、

5、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 2. 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 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 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4. 再读故事,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蔺相如从 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

6、来读一读? 2.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 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 (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 真的是只靠一张嘴吗?自由发表意见4.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闹僵,为了能使将相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 在气头上的廉颇。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吗? 二、解析“完璧归赵” (一)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 1. 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为了使你的劝 说词更具说服力,老师建议抓住廉颇所说,看看蔺相如这张嘴到底有何能耐,是怎样的一张嘴 2. 自己就近找有相同体会

7、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通过和这些人物的比较,你发现了 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依据是什么? (二)集体交流,深化认识。 1. 蔺相如与赵王及文武大臣对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 点拨要点: (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a. 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 b. 想象一下赵王能急成什么样,谁能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 (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 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 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b. 稍加思索便成竹在胸,读一读这句话,想想强调哪些词,才能读出这

8、种 胸有成竹的从容。自己先练一练。指名读。 3. 教师小结。 4. 蔺相如与秦王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板书机智勇敢)(1)生阐述结论,师追问:课文中哪些描写表现出了这一点,要言之有据呀! (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要点: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 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 “理直气壮”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b.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c.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这句话中有一处细节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不仅胆

9、大而且心细,发现了吗? (3)体会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衬作用。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 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学生现场演绎这一段故事的最后我们都明白了,完璧归赵,完整送回的除了和氏璧还有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蔺相如维护的是赵国的尊严) 5. 读完这个故事,了解了蔺相如,他真的是靠一张嘴升官的吗?谁来说说? 三、解析“渑池会见” 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大夫,升官比坐电梯还快。不久,他在渑池会上又立新功。那么这一

10、次是不是如廉颇所言:“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呢?” 让我们用学习第一个小故事的方法来学习渑池之会,抓住“嘴”这个线索,来看看这是怎样的嘴四、讲解渑池之会上蔺相如说了什么,为何会这么说(秦王侮辱了赵王),讲解为何受到侮辱,帮助学生理解蔺相如爱国之情。 五、蔺相如是靠一张嘴吗?他该不该升为上卿?六、再回来看廉颇的话(一)学习“负荆请罪” 默读这个故事,勾画语句,体会蔺相如的过人之处顾全大局。 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 原出来。 学生写作,交流。 (二)理清课文条理。 课文的结构特点,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们与全文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七、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为什么最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板书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