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3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386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3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3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3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3人教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钓鱼的启示3人教新课标.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教学目标: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

2、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

3、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设身处地地体会詹姆斯的心理变化过程,理解詹姆斯对“规则”的态度和认识。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修养。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詹姆斯心情的变化,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道理。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道

4、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抓住“启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与父亲的一次钓鱼中收获了终生有益的启示,这个启示是什么呢?(生说) 2.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3. 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感知课文,这里从结论入手,既勾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忆,又提示学生寻找詹姆斯得到“启示”的心理历程,进一步探讨课文的内涵。 二、紧扣重点,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12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说明理由。 3.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詹姆

5、斯的心理变化历程:钓到鱼时:紧张、激动。放鱼时:“爸爸!”不情愿;“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抗议。放鱼后:悲哀。 4.谁来完整地说一遍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 设计思路: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述,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达的过程。在说话的过程中吸收语言,进行内化。 5.詹姆斯的心理变化是真实的。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心里怎么会不激动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遛了两个小时才得来的鱼却要白白放掉,心里怎么会情愿呢?现在,假如我们就是詹姆斯,让我们把描写他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换成“我”的角度来说说,并适当加进自己的心理活动,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我见到过的最大的鱼。 6.学生练

6、说后全班交流。 7.点名汇报。师相机点拨说出真实的感受。 设计思路: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结合课后的“金钥匙”,让学生转换角色,读、说,体验詹姆斯的内心变化。 8.爸爸心里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再读课文,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9.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10.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父亲再没有说话。” 11.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 设计思路:刚才已经引导学生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方法解决了詹姆斯的心理变化历程的问题,现在再次用同法,通过找出描写爸爸的态度的句子理解课文,再次强化学法指导。 12.爸爸

7、的态度为什么这样,丝毫没有为詹姆斯的抗议所动摇?爸爸当时是怎么想的?(生说。) 13.如果你也和他们去钓鱼,目睹了这一经过,你会想些什么? 14.生思考后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学的想法一样,无可奈何地把鱼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感情朗读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这些能体现詹姆斯无可奈何地放掉大鲈鱼的心理的词语。 设计思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议论文本 1.就是这样一次平常的钓鱼活动,却对詹姆斯的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他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13

8、16自然段,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解。 2.生思考后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什么要遵守规则,怎样才能遵守规则? 5.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次钓鱼得到的启示,注意语言要精炼,概括性要强。 例: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有没有人监督,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设计思路:学生已经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了它的内在联系,再借助文本就能领悟“启示”的真正含义,让学生通过充分议论,发表见解来进行自我教育,比教师单纯的讲效果要好得多。 四、读写结合,升华文本 1.小练笔。生活处处有规则,学了这篇文章,老师心潮起伏,不禁要对所有的人说:“人们啊!请自觉遵守规则吧。”同学们,你们希望人人遵守规则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注意事项,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为湖边的木牌写一则“钓鱼须知”,也可以为洗手间的水龙头写一则“用水须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发现的需要人们遵守规则的地方,都可以写一写,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遵守规则,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秩序井然,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 设计思路:学习语文是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学习使用的过程。读写结合的安排,是学生运用自身语言积淀自由表达的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升华。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