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2.古诗二首_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405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2.古诗二首_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2.古诗二首_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2.古诗二首_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2.古诗二首_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单元2.古诗二首_北师大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古诗二首教案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

2、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

3、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

4、能背诵这两首诗。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2.学生学法:借助词典及书上注释自读感悟。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过分水岭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2.自由读题,教师简介题意。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4.简介诗人。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2.学生自

5、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行赏。4.组内轮读,试着用工具书弄懂诗句。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是个描绘的画面。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3.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四、背诵诗歌,积累语言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过分水岭。2.指导背诵。五、课堂小结1.总结学: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2.有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案设计:1.辨字组词:慕 ( ) 情 ( ) 慕 ( )溪 ( )幕 ( ) 清 ( ) 墓 ( ) 湲 (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1)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2)岭头便是

6、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3.默写古诗过分水岭。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2、教师推荐学法,课件一: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

7、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是否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这首古诗,并且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3.教师提出建议,课件二(诗歌审美三法: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方好美:(比西子)总相宜 西湖山水雨亦奇学案设计: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诗。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4.背诵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5.用自己的话写出是的意思。教学反思: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