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3)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514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3)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3)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3)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3)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3)_人教新课标(2014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3)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材分析: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通过上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和两个物体,

2、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较复杂的物体时,已经能够掌握方法,但是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仍需要给与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

3、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

4、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

5、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2、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难点:通过上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和两个物体, 在此基

6、础上继续学习观察较复杂的物体时,已经能够掌握方法,但是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仍需要给与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揭示课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这里,诗人是从不同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如果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一:设疑自探: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

7、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自探提示:1、 教学例1(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第一排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你发现了什么? (2)同组4名学生,绕着拼搭成的物体走一圈,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分别看到什么图形?(3)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有什么不同?(4)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二、解疑合探(15分钟)1、学生自探后

8、,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然后师生互动,解疑答难。2、多媒体演示验证。3、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学生概括: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2、 完成做一做。(1) 出示做一做,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2) 交流反馈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2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

9、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提问: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强调两个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引起的观察结果不同。3、 探索规律(1) 用4个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提出要求:先独立操作拼摆,并用正方形卡片摆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在与同组伙伴交流,相互看看摆得对不对,最后,对小组中的各个作品进行整体观察,说一说看到的各个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 学生按要求操作。(3) 展示作品,探索规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三、 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42页练习九第2题 个案补充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从左边看也是 的情况。(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也是(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四、课堂小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强调。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板书设计: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