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678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3,4页(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过程与方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课前准备: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CAI课件教学过程:回顾旧知 活动引入(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

2、大约有多长 1米等于多少厘米(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 (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1) ,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2) ,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3) ,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

3、想加.(4) ,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主动探索 学习新知(一),初识分米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二),感知分米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 (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在自己的学生尺中找出1分米.(除了从0到10外,还鼓励找

4、从1到11,从3到13)3,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长度.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同桌合作)6,是:刚才我们了解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与1米的关系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三),运用分米1,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字.床长2 ,也就

5、是( ) .一支铅笔长2 4 ,也就是( )厘米.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两次能跳( )分米.2,找朋友一把米尺的长是1 分米一把米尺的长是10 米一把米尺的长是100 厘米3,在里填上或=20厘米3分米 1米99厘米80厘米8分米 1分米90毫米丁丁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怎样.2018年10月31日(星期四) 天气:小雨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

6、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请学生各抒己见,把认为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思路清晰,练习由简入深,给学生思维一个层次的递进,对于1分米,学生的感知不强,所以也通过对比,及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毫米,分米的练习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3,能用毫米,分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建立起基本的长度观念.过程与方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

7、象能力.课前准备:刻度尺,1米长的绳子,CAI课件教学过程:谈话引入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1毫米,1分米,你知道1毫米,1分米有多长吗 (打手势.)观察你的周围,估计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毫米,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1)宝宝出生时长约48( );(2)一听王老吉的高约( )分米;(3)数学书的厚约是( )毫米;(4)我的腰围约是( )厘米.3,10厘米=( )分米 50毫米=( )厘米2分米7厘米=( )厘米 34毫米=( )厘米( )毫米1分米6厘米=( )厘米 35毫米+45毫米=( )厘米4,连线.1厘米 5米50分米 4分米40厘米 2分米200毫米 100

8、厘米1米 10毫米生活园地(1)我家的窗帘盒长2米2分米,窗户长2米,宽1米5分米.应该买一块长多少,宽多少的窗帘最合适呢(2)中午,我买了一块长10厘米的火腿肉,每10毫米切一片,一共可以切几片(3)图书馆有9本童话精选,每本厚4厘米.一个长4分米的书架能放得下吗 如果要把书架放满,应该放几本书活动乐园(1)量一量你自己的脚,手,小臂的长度.(每人一张练习纸)(2)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较小物体,把它的外形先印在右边,先估计,在量出它的长度.(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张练习纸.)(3)教师节快到了,我亲手做了一张贺卡送给老师.(练习纸)三,课堂小结.千米的认识(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7,8页例4

9、,5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知道1千米=1000米.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设计:引入: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同学们想一想,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师:那么你能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吗 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表示一下.老师说着,同桌互相看着做,注意不对的要改正过来.师:我们知道比较精确的长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我们课桌的长和宽用厘米作单位,教室的长和宽用米作单位,那么我门乘的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什么作单位呢 (出

10、示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结:通过画面我们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作单位的,(板书:千米)在计算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是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千米的认识.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出示米尺,说说米尺量多少次才是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单位写就是1000米=1千米(在课件上板书)回顾上课前和老师一起量100米的长度,说说1000米应该有几个这样的长 你跑100米用了多少时间 那跑1000米呢 (你跑过1000米吗 引出下文)出示学校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1圈通常是250米,跑4圈大约就是1000

11、米.说说你昨天体育课跑四圈的感受.(知道四圈是多少米吗 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可以用Km表示.分小组讨论联系实际说一说另外相距大约1000米的两个地方.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研究其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和知识.哪些长度计量时应该用千米作单位 生活中你看到哪些地方是用了千米这个单位的 举例子说明,说得越多越好.(课件出示:公路边的里程标志,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和汽车的速度表等)学习千米和米的单位之间的换算:(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有时也叫公里.(板书千米,米关系:1千米=1000米)(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

12、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2)教学例1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计算2千米=( )米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再练习:2千米500米=( )米6千米30米=( )米练习后说说想法.(3)教学例2尝试练习4000米=( )千米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再练习10000米=( )千米尝试练习:4350米=( )千米( )米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4)试一试:6千米720米=( )米5830米=

13、( )千米( )米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 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千米的认识(练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练习二.教学目标熟练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通过练习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巩固千米的认识师:运动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1000米要跑几圈由学生分析讲解为什么是2圈半.1000米=1千米2,归纳整理长度单位师: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小结: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14、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根拔河绳长 12( )小冬肩宽 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8( )4,小结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师:相邻长度单位间的关系都相同吗 不同在哪里小结:基本的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推算出那些的关系式:(不要求都写出来)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

15、0毫米5,巩固练习.书p9 第3题.7000米+8000米 = ( )千米3千米 1000米 = ( )米像这样每人编3道让小组的同学做一做,再汇报.吨 的 认 识教学内容: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第11,12页(例6,7)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会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能力.重点:建立吨的概念.难点:对1吨的体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认识较大的重量单位,学生实际生活对吨的接触较少,且吨难以直接体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吨.(板书:吨)你对吨了

16、解多少引导得出:质量单位,吨表示比较重的物体,吨与千克的关系(如学生说到字母t,同时引出kg和g)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吨二,体验新知1,认识吨师:前几天老师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里面出现了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图片新闻:一辆载了10余吨碎石的汽车行驶上一座承重力只有3吨的桥上,造成桥坍塌.(学生说桥坍塌的原因,理解吨可以表示物体的质量,也可以表示承重力.板书:10吨 碎石重量 3吨 承重力)课件展示,观察图片:蓝鲸 7吨沙子 40吨吊车 16吨 (理解起重量)轮船 45吨 (理解 载重量)小桥 5t交通标志(禁止超过5吨的车辆通行) 理解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如前面学生谈对吨的了解时没说到字母

17、t,这时要继续说kg和g塔式起重机,验收表格 学生找到最大起重量:6000kg (6000千克即是6吨)小结:现在对吨这个新朋友熟悉些了吗 说说看,你现在对吨有什么认识.2,感受1吨(1)用大米感受1吨.每个小组一袋大米(5千克)每人提一下,感受重量.请几位同学多提几袋,并说说感受.2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100千克)200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 (1000千克)师: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1吨大米有这样的几袋 (生讲,课件演示)(2)从学生体重感受1吨.猜: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是1吨左右问学生体重,计算小组总体重(汇报,投影出示各小组总体重统计表).小组合作:分工:两人根

18、据本小组总体重估计大约多少人的体重是1吨左右,另两人根据全班各小组体重估计大约多少人的体重是1吨左右得出结论:大概多少个三年级同学的总体重是1吨左右.猜:多少个大人的体重是1吨左右告诉学生老师的体重,估计大约多少个老师的体重是1吨左右.得出结论:大约多少个大人的体重是1吨左右.师:课后你们还可以去了解1吨铁,1吨水等.3,吨和千克的换算(1)出示: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指名汇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多种想法)(2)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练习三第2题,独自练习,再集体反馈,并问:你是怎样想的三,反馈练习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

19、动物连起来.(课件出示)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为什么 (课件出示)3,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课件出示)四,课外拓展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 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 可以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五,小结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

20、”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谈谈上了这堂课后,你对吨的认识.你还有什么疑问 (回去以后继续研究)六,教学反思: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重量单位比长度单位的感受,学生相对而言就要弱的多,对于这么大的单位,学生就更难感知它.本节课,先让学生观看有关用吨做单位的物体,引出了计量较大物体的重量应用吨做单位,中间部分稍做变动,用学生的体重一起来探讨出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闭眼想想一吨有多大,在建立起了概念的同时让学生自己举例出关于1吨的物体,加深了对吨的认识,举例的范围过于单一,这里自己应该给予恰当的引导.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第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