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8746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编者按】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一、先回忆,再写出结果。1. 5个千是( ),10个千是( ),( )个千是7000。2.在数位顺序表上,从右起,第一为是( )位,第( )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3.3个千、4个十、和2个百合起来是( ),读( )。4.6083里面有( )个千、( )十和( )个一。5.3207里有3个( )、2个( )和7个( )。6.3000读着(

2、)。8000读着( )。7.读整千数的方法是( )。二、看谁算的最快。4000+3000= 600+3000= 4500-4000= 5000-2000=8000-6000= 4000+6000= 9600-600= 2000+8000=三、我能准确写出数。五千( ) 四千八百零二( ) 一万( )六千四百( ) 七千六零七十( ) 三千零六( )四、走进生活。新兴小学有2000名学生,校园的面积大约是9600平方米。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3、“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

4、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读出划线的数。(2)写出几个四位数( ) ( ) ( ),读给同桌听一听。“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以上就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整千数和非整千数的四位数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