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生儿院内感染001-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95500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新生儿院内感染001-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8年新生儿院内感染001-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8年新生儿院内感染001-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8年新生儿院内感染001-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8年新生儿院内感染001-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新生儿院内感染001-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新生儿院内感染001-文档资料.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目前形势 2008、4 第一例(46床) 死亡 2009、7 10例 2009、9 12例 9月 份 8例 近日 2例 危急 2例为足月儿外,其余均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生后即入院、暖箱; 多在1015天发病; 静脉营养; 抗生素 (克柔)假丝酵母菌 白色念珠菌 热带酵母菌 光滑念珠菌 酮康唑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二性霉素B 哪里出了问题? 怎么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 像幽灵一样 散播 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二、认识真菌 l定义 l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有细胞壁和完整的核 l少数为单细胞 大多为多 细胞 能进行有性生殖和 无性繁殖 l种类繁多 分布极广 与人 关系密切 形态与结构 单

2、细胞: 圆形/卵圆形 母细胞出芽并脱离母细胞 成为子细胞 (新 的繁殖体)- 酵母菌(酵母样菌) 多细胞: 菌丝与孢子交织成团 菌落疏松呈丝状 - 丝状菌(霉菌) 菌丝- 成熟孢子在适宜条件下长出芽管 逐渐延长呈 丝状 l孢子- 是真菌的繁殖器官 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低,沙保(Sabourand)培养基 2、需氧 3、高湿度 4、浅部致病真菌22-28 深部致病真菌37 5、菌落形态:酵母型、类酵母型、丝状型 抵抗力 1、耐干燥、阳光、紫外线 2、对化学消毒剂有抵抗性 3、2%石炭酸、2.5%碘酊、1%升汞、 10%甲醛敏感 4、抗菌素不敏感 5、抗真菌药物敏感 感染(外源性、内源性) 超敏

3、反应 毒素中毒(直观真菌中毒、霉变食物中毒) 毒素致癌 所致疾病 毒素:黄曲霉毒素、镰刀菌T-2毒素 酶类:天门冬氨酸蛋白酶 变应原:菌丝、孢子 致病物质 致病菌分类 假丝酵母菌 热带假丝酵母菌 白假丝酵母菌 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克柔假丝酵母菌 都柏林假丝酵母菌 假丝酵母菌属 (念珠菌属) 1. 临床意义 l 浅部感染 :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指间糜 烂 l 鹅口疮 口角炎 阴道炎) l 深部感染 : 支气管 肺念珠菌病 念珠菌 性肠炎 l 念珠菌性心内膜炎 l 败血症 条件致病菌 白假丝酵母菌 假丝酵母菌属 生物学特性 形态:类酵母菌型、G +、假菌丝 培养:沙氏培养基(菌落灰白、带酵母味) 抵

4、抗力:弱 致病性 感染:皮肤黏膜 内脏 中枢神经 超敏反应:变应性皮炎 哮喘 白假丝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肠 道及阴道黏膜。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是其侵入机 体的主要原因。可侵犯皮肤、黏膜和内脏,表现为急性 、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大多为继发性感染。 在几种假丝酵母菌中致病力也最强,目前白假丝酵 母菌感染已成为临床上的一个严重问题,血培养阳性率 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假丝酵母菌致病性 白假丝酵母菌发生致病作用与多种因素有关: 黏附:其细胞壁的甘露糖蛋白是黏附于上皮细胞的主 要介导物。在菌体内基因控制的转换系统作用下,使孢 子转为芽管或菌丝,可促进其黏附。 入侵:黏附于上

5、皮细胞后,其芽管(菌丝)可直接插 入细胞膜。 产生毒素和酶:产生的念珠菌毒素可抑制机体的细胞 免疫功能,促进感染;产生的一些水解酶和酸性蛋白酶 ,如磷酸脂酶和卵磷酸脂酶等,可引起组织损伤,有利 于其侵入 白假丝酵母菌主要引起以下感染: 1、皮肤黏膜感染:皮肤感染好发于皮肤皱褶处,如腋窝 、腹股沟、乳房下、会阴部及指(趾)间等皮肤潮湿部位 。黏膜感染可发生鹅口疮、口角糜烂、外阴与阴道炎等, 以鹅口疮最为常见。 2、内脏感染:常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食管炎、肠炎 、膀胱炎、肾盂肾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等,偶尔也可引 起败血症。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引起脑膜炎和脑脓肿等。常由 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病

6、灶播散所致。 二、新生儿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也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院感) 系指住院期间所发生的感染,刚住院时此感染不 存在也不在潜伏期内,除非与前次住院有关。 新生儿在医院内,产时或产后获得的感染均为院内 感染 一般定义在住院48h后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 而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 TORCH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新生儿院内感染并不少见 l国内有报道其发生率11.6%(74/638) l2004-2005年台湾地区的发生率为17.5% l日本(2002)7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为6.66%(58/871) l巴西1994-1998年某NICU

7、 院内感染中,非中心静脉置管相关 的原发性血液感染发生率最高为54.5%,肺炎12.8%,中心静 脉置管相关的原发性血液感染9.8% l据美国CDC1991年统计: l 住院病人中约5%有院内感染,其中 儿科0.4%, l 健康新生儿室0.4%,而高危新生儿室 高达14% l 每次院内感染住院日平均延长4天, 平均每人每天多花1833美元,一年总计 耗资40亿。 - 成熟程度 足月儿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早产儿感染率高,特别是出生体重1500g的, Goldmann等发现出生体重每减少500g,院内感染 的危险增加3% 新生儿的易感性 新生儿的易感性 l抢救成活的新生儿 l 这些新生儿在生理及免疫

8、方面均受到严 重的创伤 l 天然防御屏障被破坏,如脐血管插管、 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等 l 住院时间延长。 - 原发疾病类型 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内胎粪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呼吸衰竭 采用机械通气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 严重感染 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易造成真菌 感染。 新生儿的易感性 感染部位 l 血行感染 在NICU最常见,可达院内感 染的32.3% l 肺炎(17.4%) l 眼耳鼻咽部感染(14.2%) l 皮肤及软组织(10.5%) l 胃肠道感染(7.8%)、 l 伤口感染(5.4%) 感染途径 外在环境因素 - 外源性感染 来源于院内被感染或定植的工作人员、陪伴、 探视者及其

9、他病儿 被污染的医疗器械、静脉输入的液体、外科敷料 及医院的公共设施 感染途径 l 传播途径以工作人员的手最为重要,如新 生儿室的金葡菌传播,烧伤病房铜绿假单 胞菌的传播 l 新生儿经空气传播的较少 感染途径 内在环境因素 - 内源性感染 感染来自患儿正常菌群,由于患儿自身或医疗行为使患 儿免疫机制受损时这些细菌异位造成感染 也可能住院后被医院存在的致病菌先定植于体内,然后 再感染 感染途径 l有报道在NICU住院15天后,胃肠道中60% 定植有克雷伯菌、或肠杆菌、或枸橼酸杆 菌的医院菌株,30天后达90% 的定植率 l 过度拥挤也可增加葡萄球菌定植 早产儿院内感染 早产儿感染的原因 - 早产

10、儿存活率已明显提高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住院时间长 较多的医疗操作: 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及 机械通气 胎膜早破(PROM) 早产儿院内感染 l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要致病菌 l - CNS,其中表皮葡萄球是未成熟儿、 长期留置引流管的早产儿最常见的败血症 致病菌 l - 这些菌株多数来源于医院环境及医疗 器械等 l - 德国某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中64%为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早产儿院内感染 西班牙1996-1997年27家医院新生儿室多中心回顾 性报告,VLBW 败血症发生率15.6%,1500g婴儿 的发生率(1.16%) p0.001 - 58%分离菌株是G+菌,主要为表皮葡萄菌(42%) -

11、G-菌占29.5%,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为常见 - 真菌感染占12% 早产儿院内感染 l澳大利亚10年多中心研究,CNS是后期早产 儿感染最多的病原菌(占57.1%) l - 绝大部分感染婴儿为30W的早产儿 l - 通常发生在生后1-14d之间 l - CNS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的发生有关 早产儿院内感染 早产儿尤其是VLBW婴儿常需机械辅助呼吸 早产儿特别是VLBW常需要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以全静脉营 养(TPN)或部分静脉营养(PPN) - 细菌生物膜(biofilm) 国内报告,早产儿 PICC 的感染发生率8.79%(8/91) - 严格无菌操作培训前后期,前期组

12、感染率17.39%(8/46), 后期组仅为4.4%(2/45),P0.05 近十几年来,世界范围内NICU中新生儿全身性真菌感染 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1、浙江医大儿童医院: 2005年112月, NICU收治VLBWI 106例,其中假丝 酵母菌感染15例,占14.15%,较前几年发病率增高,也高 于国外的假丝酵母菌感染发生率3.8%12.9% 真菌败血症 2、深圳妇保院 NICU于2008年5月21日-6月2日共5例住院新生儿发生热带 假丝酵母菌感染,同期NICU患者18例,罹患率27.78%,为 NICU局部热带假丝酵母菌暴发流行 3、上海儿童医院 19952004年10年间NICU侵袭性

13、霉菌感染病例:同期NICU 收治的1 854例患儿中32例发生霉菌感染,发生率为173%, 死亡12例,病死率375%; 发生霉菌感染的时间平均为入院后(10473)d 表现为霉菌性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肺炎 在当前新生儿室和NICU中,院内感染还难 以完全避免,消除新生儿室和NICU中院内感染 尚属于需要探索课题 医院感染暴发(outbreak)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 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 2006年1月 新生儿院内感染爆发的客观条件 l特殊的人群 l各系统、器官发育尚未成熟 l对环境适应能力差 l对疾病的抵

14、抗力弱 l急危重新生儿、早产儿抢救成功率提高 l有赖于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增多 l住院时间延长 l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甚至暴发流行增加了更多的风险 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相对于散发而言, - 发病时间更集中 - 同一传染来源 - 症状、体征及辅检查结果基本相似 - 往往检出同一种甚至同一型病原体 新生儿病房及NICU 院内感染暴发的高发区域!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 各地相继建立新生儿 病房及NICU以来,院 内感染暴发时有报道 80年代后新生儿室感染暴发 l沙门菌感染: - 川北某院暴发一次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在 12名腹泻新生 儿中7例血培养阳性,其中2人死亡 - - 我院也曾发生 鼠伤

15、寒沙门菌 柯萨奇病毒感染暴发流行 l北京某医院新生儿暴发流行,1个月内35例 发病(1992) l沈阳某医院新生儿病房暴发,49例发病 (1993) l杭州某医院的8例暴发 (2000) l目前院感监测普遍只做细菌培养,对病毒 的监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三、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1、环境: 房间地面、卫生间、床头柜、病床等彻底清洁消毒, 来一次大扫除,不留死角 尽可能腾出房间、周转患儿,彻底消毒房间 2、暖箱:重点 每天分别使用84和碘伏消毒;尽可能23天换一次 包括使用的铺垫、甚至包被、衣物,必要时打包消毒 (最好能使用医院提供的新生儿衣服、至少是早产儿) 3、对于目前正感染真菌的患儿,做好标记

16、(暖箱牌子 的颜色);尽量做好隔离和防护,避免进一步传播 4、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卫生特别是手卫生 医护理人员手在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接触患儿前后洗手、喷消毒剂 一次性纸巾擦手 5、听诊器:最好能在早产儿房间固定使用 6、留置针:假丝酵母菌易于粘附生长 碘伏认真消毒、无菌操作 不要湿敷 7、提高认识 早诊断、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反应差、体温波动、吃奶少、呼吸和 血氧不稳定、面色和循环不好;血小板降低、C反应蛋 白增高及时抽血培养 必要时提早上药或预防用药 8、注意留样:尽可能留取患儿血液、大便、分泌物 及器官组织等样本; 9、积极与感控处联系采样(包括留置针处)

17、监控 10、切实加强陪护管理 住院告知、暖箱提示 11、积极向医院有关职能部门汇报,及时协助解决 (保密性) 12、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善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树立信心 战胜困难 l立即隔离并积极治疗患儿,尽可能将患儿 放置于单独隔离间 l暂停接收新入院患儿直到院内感染完全控 制为止 l住院新生儿能离院者尽早办理出院。 三、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l 寻找并控制传染源 l 固定设施受污染: - 医疗设备 - 医用压缩空气源 - 鼓风机 - 水槽 - 配奶间 - 奶加热器 - 配药室 - 呼吸机管道 - 湿化器水源 寻找传染源采用拉网式、倒金字塔型方式寻找 ,争取尽快确定并隔离传染源,防治再次暴发。 院

18、内感染暴发流行的防治措施 流动传染源: - 患儿 - 医务人员(包括后勤人 员、清洁工人等) - 皮囊复苏器等 l切断传播途径: l医护理人员手在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l洗手习惯及意识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极为重要, l洗手水龙头应当为感应式 l擦手毛巾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 l对于感染性较强的病人,在检查时建议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l对于患病医务人员即使症状轻微也应立即调离新生儿室 l彻底消毒病房环境及相关器械 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防治措施 l积极留取感染的证据: l尽可能留取患儿血液、大便、分泌物及器官组 织等样本, l有实验条件可直接送检 l无条件可暂时冰冻保存待检 l细菌和/或细胞培养及血清学检查等方法寻找病 原体 为患儿尽快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 提供依据 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防治措施 结 语 l对NICU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经济条件的不断改 善,越来越多的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 儿得以抢救存活 l高度警惕,提高对各种病原体院内感染的警觉性 - 新生儿室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如此复杂、高危、 难预见、难控制和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 l及时措施,及时上报 - 发现有院内感染暴发的苗头 - 有关部门及时协助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