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896021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8年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8年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8年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8年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第24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文档资料.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n水平传播: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是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 n垂直传播: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如 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HIV)及乙型肝炎病毒等。 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一、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式 产前 胎盘 风疹、巨细胞病毒、梅 毒螺旋体、弓形体、淋 病奈瑟菌 围产期 已感染的产道 衣原体 产后 哺乳 直接接触巨细胞病毒、乙 型肝炎病毒 生殖细胞 人基因组含病毒DNA 多种反转录病毒 垂直传播方式及常见微生物性疾病垂直传播方式及常见微生物性疾病 类型类型 途径途径 微生物性疾病微生物性疾病 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 主要感

2、染途径传播方式及途径病毒种类 呼吸道空气、飞沫或皮屑流感病毒、鼻病毒 等 消化道污染水或食品脊髓灰质炎病毒、 其他肠道病毒等 输血、注射或器官 移植 污染血或血制品污 染注射器 HIV、乙型肝炎病 毒等 眼或泌尿生殖道接触、游泳池、性 交 HIV、疱疹病毒1、 2型等 经胎盘、围产期宫内、分娩产道、 哺乳等 乙肝病毒、HIV等 破损皮肤昆虫叮咬、狂犬、 鼠类 脑炎病毒、出血热 病毒等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一)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 杀细胞效应 稳定状态感染 包涵体形成 细胞凋亡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n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 病毒大量复制过程中可损伤细

3、胞核、细 胞膜、内质网、线粒体,导致细胞裂解死 亡。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 杀细胞性病毒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 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 CPECPE 呼肠病毒感染感染回肠上皮细胞电镜照片呼肠病毒感染感染回肠上皮细胞电镜照片 CPECPE 包涵体 n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镜可 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 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inclusion body) 。有的位于胞质内(痘病毒),有的 位于胞核中(疱疹病毒);或两者都有(麻疹 病毒);有嗜酸性的或嗜碱性的,因病毒种 类而异。 包涵体包涵体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 某些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在感染中可 将

4、基因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细 胞转化,增殖变快,失去细胞间接触抑制 ,细胞转化也可由病毒蛋白诱导发生。 基因整合或其他机制引起的细胞转化 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 (二)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 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 (三)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 病毒的免疫逃逸(Viral mechanisms of escape of immune responses)是反映病 毒毒力的另一重要因素。病毒通过逃避免疫 监视、防止免疫激活或阻止免疫反应发生等 方式来逃脱免疫应答。有些病毒通过编码特 异性抑制免疫反应蛋白质实现免疫逃逸。有 些病毒形成

5、合胞体让病毒在细胞间传播逃避 抗体作用。 病毒逃逸免疫应答举例 免疫逃逸机制病毒举例及作用方式 细胞内寄生所有病毒皆为严格细胞内寄生,通过逃避抗体、 补体及药物作用而发挥逃避免疫机制的作用 抗原变异HIV、甲型流感病毒高频率的抗原变异使得免疫应 答滞后 抗原结构复杂鼻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等型别多,抗原 多态性致使免疫应答不利 损伤免疫细胞HIV、EB病毒、麻疹病毒等可在T或B细胞内寄生并 导致宿主细胞死亡 降低抗原表达 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可抑制MHC-转录、表达 病毒的免疫增强作 用 登革病毒以及其他黄病毒再次感染,因机体内预 先存在或经胎盘获得中和抗体能促进游离的病毒 进入单核细胞

6、内,并大量增殖,导致病毒血症及 病毒-抗体复合物形成,继之大量细胞因子及血管 活性因子释放,导致登革热休克综合征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 n n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根据有无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n n 根据病毒在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根据病毒在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 : 急性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 和持续性病毒感染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n n 急性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病原消灭型感染)(病原消灭型感染) n n 持续性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 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慢性感染慢性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潜伏感染:单纯疱疹

7、病毒引发唇疱疹 潜伏性病毒感染:带状疱疹 慢发病毒感染:库鲁病 慢发病毒感染:库鲁病 四、病毒与肿瘤 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许多病毒与人类肿瘤 密切相关。 病毒与肿瘤的关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肯定的,即肿瘤由病毒感染所致,如人乳 头瘤病毒引起的人疣,为良性肿瘤,及人 类嗜T细胞病毒所致的人T细胞白血病,为 恶性肿瘤;另一种是密切相关,但尚未获 肯定;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与 原发性肝癌,EB病毒与鼻咽癌和淋巴瘤, 人乳头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与宫颈 癌,以及人疱疹病毒-8与卡波洛肉瘤等。 已知与人类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 n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 n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 nEB病毒与鼻咽

8、癌、恶性淋巴瘤 n人类嗜T细胞病毒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 病 虽然细胞转化是肿瘤形成的第一步,但 不是形成肿瘤的必经步骤。相反,长时间 无限增殖的细胞比正常细胞更易于突变或 基因重排。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 n n 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干扰素干扰素 NKNK细胞细胞 n n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病毒中和抗体 血凝抑制抗体血凝抑制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补体结合抗体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 T细胞细胞 CD4CD4 + + Th1 Th1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诱 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作用

9、于机体细胞,可表现出抗病毒、抗肿瘤及 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天然干扰素 、三型的特性比较 型别诱生剂产生细胞编码的基 因位于 pH 2.0 56 种特异性 IFN-病毒主要为白细 胞在诱生剂 刺激下产生 第9号染色 体 稳定低 IFN-有机聚合物主要为成纤 维细胞在诱 生剂刺激下 产生 第9号染色 体 稳定强 IFN-T细胞促分裂 剂,抗原 主要为致敏 淋巴细胞在 诱生剂刺激 下产生 第12号染 色体 不稳定强 干扰素抑制病毒蛋白翻译干扰素抑制病毒蛋白翻译 的两种途径示意图的两种途径示意图 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病毒中和抗体(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

10、es):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 抗体。此类抗体能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 从而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主要是直接封闭 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或改变病 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侵入易感细胞 。中和抗体不能直接灭活病毒,形成的免疫 复合物可被吞噬清除。有包膜的病毒与中和 抗体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导致病毒裂解 。 IgG、IgM、IgA三类免疫球蛋白都 有中和抗体的活性,但特性不同。IgG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生后6个月 的婴儿保留母体的IgG,较少患病毒性 传染病。IgM不能通过胎盘。如在新生 儿血中测得提示有宫内感染。IgM也可 作早期诊断。SIgA存在于黏膜分泌液 中,可阻止病毒的

11、局部入侵。 (二)细胞免疫 CTL:可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病毒 感染的靶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靶细胞 ,达到清除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 体,从而在抗体的配合下清除病毒,因 此被认为是终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 活化的Th1:可通过分泌IFN、 TNF 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因病毒种类而 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1.型别单一、可产生病毒血症的病毒,产生 的免疫力较为牢固,且持续时间较长。如水痘、 天花、腮腺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乙型脑 炎病毒等。 2. 无病毒血症的局部或粘膜感染,免疫力 短暂,可多次感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 3.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免疫力短暂,如 流感病毒。 思考题 1.病毒感染的类型? 2.什么是干扰素? 它有哪些特性,是怎样产生的, 其抗病毒作用机理如何? 3.试述抗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试述病毒致病机制与细菌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