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7110302134.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1907098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711030213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711030213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711030213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711030213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市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7110302134.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阅读题 共81分)一、现代文阅读(2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

3、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

4、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 “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

5、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

6、,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因此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他们变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

7、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由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所代替了。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1下列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词源于燕乐,始于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成熟阶段。

8、B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也作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C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D南宋前期,宋词进入繁荣期。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辛弃疾以诗歌入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

9、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可以自己调曲作词。B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

10、一个重要转折点。C南宋前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挺 拔 之 姿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意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

11、,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

12、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

13、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

14、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

15、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

16、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A文章

17、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B文章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王维不能领悟竹的节操,而推许李白和郑板桥能循自然之道的风骨。C“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应该,也可能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D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E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5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4分)6从情

18、感和写作技巧两个方面,赏析文章最后一段文字。(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56分)(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小题。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数举于乡。试掾御史台,会盗杀卜者,有司纵迹之,获僧匿一妇人,搒掠诬服,狱具,德辉疑其冤,其后果得盗。岁丁未,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又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

19、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乃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岁戊申春,释奠,世祖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如?”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世祖曰:“今而后,此礼勿废。”世祖即位,起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下车,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耄耋不远数百里

20、来见,曰:“六十年不复见此太平官府矣。”戴之若神明。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至元二年,考绩为十路最。德辉天资刚直,博学有经济器,望之知为端人,然性不喜嬉笑,卒年八十。(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B.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C.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

21、之意何如耳D. 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丁未:和下文中的“戊申”一样,都是由天干地支组合成的六十组计时序号中的一组。“丁”与“戊”是天干,“未”与“申”是地支。B. 世祖:皇帝的庙号。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他们虽然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开辟了该王朝的一个全新历史时期。C. 豪右:原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东汉建立时,豪右势力助刘秀建立并稳固了政权,发展成为东汉时的豪强地主,并成为此后门阀士

22、族的雏形。D. 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一般是五六十岁的年纪。六十岁又可称作“花甲之年”,七十岁则为古稀,百岁为期颐。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德辉巧用比喻,委婉劝谏。认为开创国家大业像制作银盘,要精选白金良匠按规制作,还要寻求谨慎厚道的人来掌管,世祖认为他说得对。B.张德辉善于应对,尊儒重道。他直接为儒臣开脱,指出正因不重用儒臣,金朝才灭亡;在祭祀孔子时,让世祖知道尊儒重道的意义。C. 张德辉一心为民,百姓爱戴。他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时,刚一到任,便打击豪强,罢免贪官污吏,平均赋役负担,百姓把德辉奉若神明。D. 张德辉治理有方,政绩显著。德辉为官一任,造

23、福一方。至元二年时,朝廷考核地方官吏政绩,德辉是十路宣抚司中最优异的。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3分)(2)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11-12小题。 秋浦歌十七首【唐】李白其 四 其 十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注】这两首诗是诗人第二次游秋浦时创作的,诗人此时已进入暮年,离开长安已达十年之久。11下列对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

24、的两项是( )( )(6分)A其四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之深重;其十以景衬情,从不同角度歌咏秋浦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也流露出诗人到秋浦之后的内心感受。B其四描绘了一位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的形象;其十描绘了一位客居他乡的游子形象。其实两首诗中的主人公都是诗人的自我写照。C李白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猿声,“猿声催白发”借猿声的凄厉来渲染内心的愁苦,“猿声碎客心”借猿声的凄厉来劝告人们不要到这里来观赏山水。D“猿声催白发”一个“催”字强调自己的头发白的非常快,与“朝如青丝暮成雪”异曲同工。E两首诗在语言上各有特色,其四语言含蓄隽永,语言风格与陶渊明相似;其十运用叠字,如“千千”“山山”等增强了诗

25、句的韵律美。1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13.名句默写(本题共15小题,15分)(1)诗经氓中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 ,_ _。” 两句借桑叶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容颜衰老,感情生活也走入了低谷。诗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 _,_。”文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追求美好的信念,哪怕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也绝不改变的诗句是“_,

26、_。” 他宁可立刻死去也不愿与黑暗的现实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诗句是“ , 。” (3)涉江采芙蓉中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思念之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相爱却不能相守的诗句是“_,忧伤以终老。”(4)短歌行中借用诗经诗句,用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诗人渴望贤才的诗句是“_,_。” (四)课内古诗文(本题共5小题,15分)1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A. 五里一徘徊 B. 本自无教训C. 怨灵修之浩荡兮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3分)A. 岁亦莫止 /

27、留待作遗施 B. 夜缒而出 / 箱帘六七十C. 于嗟鸠兮 / 偭规矩而改错 D. 无能为也已 / 渐车帷裳1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17下列句子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不吾知其亦已兮 B. 夫晋,何厌之有C. 以其无礼于晋 D. 是寡人之过也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

28、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的,又称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B.寡人是寡德之人之意,最初是诸侯谦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妾,是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C.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并称“风骚”。D. 建安时代的曹操诗歌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诗风刚健古直、慷慨悲凉,他在短歌行中多处用典,如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自己要以周公为榜样热切地接待人才;陶渊明作为山水诗创始人,在归园田居中

29、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优美的风光,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第卷(表达题 共69分)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 在这个城市疏离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特别是孩子来说很有意义。 他在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尤其是对今年的能源经济形势所作的分析,使媒体记者一目了然,佩服得五体投地。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传统家书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家书寄寓着

30、历史、亲情、文学、道德、礼仪、艺术等丰富内涵而历久弥新,愈加珍贵。 学生写的作文,有的情感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堪卒读,难以入目。A. B. C. D.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B. 黄杨木雕古朴文雅,精致圆润,适宜把玩陈设,被收藏者所喜爱,因此近年来黄杨木雕成为民间收藏的新贵,市场上风头强劲,前景看好。C. 此次招聘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本部与装备环境工程部等部门共计300余个岗位,主要招收硕士、博士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

31、展物色、储备人力。D.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我们要和与自己民族政见不一致的国家进行对话与沟通,增进了解,互相学习。21填入下句横线上的语句,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3分)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故有“秋老虎”之说。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被称为“多事之

32、秋”。AB CD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一期中语文试卷【答案】1. C A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成熟阶段错误。B选项文中第五段中,“在北宋中期以后,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也得到快速的发展。”时间有误。D“辛弃疾以诗歌入词”错误。2C题中C项错误,原文为“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3D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D项“为生活所迫”原文无据。(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

33、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4BE(6分)B项,文中第四段认为屈原不能“砥节立行”这一说法错误。原文说屈原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推测他一定是离竹很远,没能以孤竹自况,示自己砥节立行。王维也无依据。E项,文中没有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对乡村文化的眷恋”文中没有。5(4分)合乎题旨。(1分)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挺拔之姿”不仅指竹子外在的形态特征,更应该是竹子的内在特

34、性。(1分)在艰苦环境下的一种顽强奋进精神。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2分)6(6分)末段的文字写的是作者回到城里的所见所想,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的情形。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强生命力。山野与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增强了抒情性。7D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孔子”“有国”“则”“其”“崇儒重道”。8D耄耋八九十岁。9B由“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可看出他没有直接为儒臣开脱,也没说金因不重用儒臣灭亡。10.(1)德辉回答说:“务农种桑是天下的根本,衣食的来源。“对”(1分),判断句(

35、1分), 句意(1分)(2)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的百姓。“鲜”结合成语“ 鲜 为人知”译为“少”(1分),“馁”译为“挨饿”(1分),句意(1分)。11BE “其十”中没有描绘形象,也不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所以B项错误。E项“其四语言含蓄隽永语言风格与陶渊明相似”错误。12前一首诗借“两鬓”在“一朝”之间衰老,“猿声”催得长短头发瞬间变成白丝,表达了诗人对进入暮年满腹忧郁的无限感慨,还表达了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却又无门可报、欲罢不能的矛盾情怀。(3分)后一首诗借诗人以劝告的口吻嘱咐友人不要去秋浦,以免凄厉的猿鸣声勾起乡愁。突出游子的思乡之情。(2分)13(1)桑之落

36、矣,其黄而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14.A 15.C 16.B 17.C 18.D “陶渊明作为山水诗创始人”错误19D 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根据语境,应用“独具匠心”。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一目了然: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对“分析

37、”不能是一目了然。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不堪卒读: 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20D A项,两面对一面。B项,成分赘余。删除“被收藏者所喜爱”中的“所”。C项搭配不当。“物色”与“人力”搭配不当,应改为“人才”。21A 首先了解文段大意,是说秋季气候和养生的关系。再抓住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判断顺序。紧承上文,解释秋季是“阳消阴长”的阶段,所以放在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构成因果关系,和下文又构成因果关系,放在结句位置。22. 【写作提示】材料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

38、我完善。如果从“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切入题意,可写知识视野、心灵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如果从“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等。【参考译文】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年少时勤学,多次乡试中举。曾向御史台谋求一官半职,恰逢有强盗杀害算命先生的案件,官府追查案情线索,抓获了一个藏匿妇人的僧人,将他屈打成招。案件审理完毕,

39、德辉怀疑这是桩冤案,后来果真捕获到了杀人的真正盗贼。丁未年,世祖在住所召见德辉,问他:“有人说,辽因为信奉佛教而灭亡,金因为重用儒臣而灭亡,有这回事吗?”德辉回答说:“辽朝的事我未能详尽知晓,金朝末年亡国之事则是亲眼所见,宰臣中虽有一两个儒臣,而其余的都是世袭的武将,军国大事又不让儒臣参与。凭借儒臣的身份晋升为宰臣的,大略只占三十分之一。金国灭亡,自当有人承担罪责,儒臣有什么过错呢!”世祖认为他说的正确,又问德辉:“祖宗的法度俱在,然而有很多都不能付诸实践,应该怎么办呢?”德辉手指银盘比喻说:“开创国家大业,就像制造这银器,要精选白金良匠,按一定规矩制作完成,交给后人,永传后世。但应交给谨慎敦

40、厚的人掌管,才能永为珍宝使用。否则不仅会被损坏,恐怕也有被偷去的危险。”世祖沉思了良久说道:“这正是我所不能忘怀的。”又问:“农家辛苦劳作,为何衣食不充足?”德辉回答说:“务农种桑是天下的根本,衣食的来源。百姓男耕女织,一年到头勤劳辛苦,挑选其中精良的上交给官府,剩下粗糙不好的用来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那么就少有不受冻挨饿的百姓。” 戊申年春,行祭奠孔子之礼。世祖问德辉:“为何要对孔子行祭奠礼?”回答说:“孔子是万代主宰天下的人的老师,所以历代君主都尊敬他,把他的庙宇修建得庄严肃穆,按时祭祀。崇敬与否,对于圣人来说无利也无害,只是从中可以看出君王是否有崇儒重道的意图罢了。”世祖说:“自此之后,不废除祭祀孔子之礼。” 世祖即位,起用德辉,让他担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他刚到任上,便打击豪强,罢黜贪官污吏,平均赋税徭役。七八十岁的老人不远数百里来看望他,并说:“六十年来都没见到这样的太平官府了。”把德辉奉若神明。战乱后贫弱小民大多依附于豪强的庇护,有的靠做工换取衣食,时日长久,他们就被掩藏沦为家奴,德辉把他们都释放,恢复平民的身份。至元二年时,朝廷考核地方官吏政绩,德辉是十路宣抚司中最优异的。德辉禀性刚直,博学有经邦济世之才,一看就知道他是正直的人,但生性不喜欢嬉笑。享年八十岁而终。-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