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第章 脏腑-精选文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909375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第章 脏腑-精选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中医学基础第章 脏腑-精选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中医学基础第章 脏腑-精选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中医学基础第章 脏腑-精选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中医学基础第章 脏腑-精选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第章 脏腑-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第章 脏腑-精选文档.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概 述 一、概念 二、脏腑学说的形成 三、脏腑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脏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 五、脏腑学说的特点 六、脏腑学说的物质基础 一、概念 1. 藏象: 藏,指藏于体内具有一定形态的组织器官。 象,机体表现于外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2. 脏腑学说P54 :是阐述人体内脏的形态结构和部位、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二、脏腑学说的形成 (一) 古代解剖知识 (二)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观察 (三)反复的医疗实践、治疗效应的检验 三、脏腑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脏腑:五脏、六腑、奇恆之腑的形态、部位 、生理功能。 (二)气、血、阴、阳 (物质基

2、础)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四、脏腑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 1. 五脏:肝、心、脾、肺、肾。 2.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3.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 五脏肝、心、脾、肺、肾 (1)形态:多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结构较充实的脏器。 (2)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有藏而不泻,满而不实的特点。 “满而不实”:王冰注:“精气为满,水谷为实” (3)阴阳属性:五脏以贮藏为主,主静、属阴。 2.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1)形态:多指胸腹腔中中空有腔的器官。 (2)功能特点:受纳、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有泻而不藏,实而不满的特点。 “实而不满”:王冰注:六

3、腑受纳、传化水谷,应当是水谷充实,而不是精气盈满状态。 (3)阴阳属性:六腑以通降为主,主动、属阳。 3.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1)含义:奇,异也;恒,常也。指不同于六腑的腑,它们形态似腑,中空有腔,功能似脏,贮藏精气。 (2)形态:中空有腔,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 (3)功能特点:贮藏精气,有藏而不泻的特点。 (4)阴阳属性:贮藏为主,属阴 五、脏腑学说的特点 1.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五脏与六腑构成阴阳表里相合的统一整体。 2)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 3)五脏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 4) 五脏与自然相通相类。 2. 脏腑是形气的统一体: 其功能亦

4、是形和气的统一(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是人体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六、脏腑学说的物质基础 精、气、血、津液、阴、阳(阴阳气血)是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 阴指物质的阴,包括精和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之精中,只有肾精有其特殊性,即肾精与肾阴并列。 阳指物质的阳,包含在气之内,是指气中活动力特别强而具有温热之性的一种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一。它与气同样具有推动、温煦、营养、防御、气化等作用,只是其温煦和活动力特别强而已。 第一节 五脏 一、心-生理功能 1)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主持、主导(掌管)血和脉,是指心具有推动

5、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作用。 【生理】心气充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活荣润,脉搏和缓有力,胸部舒畅。 相关因素:-依靠 A.心气、心阳的推动、温煦 B.心血、心阴的营养、滋润 一、心-生理功能 【病理】 心气不足心血亏虚血脉空虚面色苍白无华、舌淡白、脉搏细弱无力。 心气不足心血瘀阻血脉受阻脉律不齐,面色灰暗,唇舌青紫,胸部憋闷疼痛,甚则大汗如珠,导致死亡。 心阳虚-寒凝血脉-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胸部憋闷疼痛,甚则大汗如珠,导致死亡。 一、心-生理功能 2)主神明(主管精神活动):心具有主持、掌管精神意识和生理活动的作用。“心者,君主之官,”、“生之本”。 【生理】心血充足,心神得养

6、-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记忆力强。 相关因素:-依靠 直接-心血、心阴-滋养心神 间接-心气心阳温煦、推动鼓动、振奋 一、心-生理功能 【病理】 心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精神不振,思维反应迟钝,失眠、多梦、健忘。 邪扰心神,则神无所主,表现心烦不寐,甚至神昏谵语、发狂。 一、心-生理功能 1)在形体上:脉、舌、汗为与心相连相应的统一整体 。 (1)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2)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 (3)在液为汗 血汗同源。 2)在志为喜:喜与心密切相关。 3)在自然界:“火” 与心相类相通。 4)在经络脏腑上:心与小肠相表里。 5)在生理功能上:心为阳脏,喜动主明。 一、心-附:心

7、包(心包络、膻中) 1.形态位置 心脏外面的包膜。 2.生理功能 保护心脏 3.生理特点 1)与心密切相关。 2)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 二、肺-形态位置 1. 形态位置:位高,为五脏六腑之盖-“肺为华盖” 肺叶质地稀疏娇嫩,不耐寒热-“肺为娇脏” 二、肺-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主管呼吸) (1)主呼吸之气:肺主持呼吸,主纳自然之清气 【生理】吐故纳新,参与气、宗气的生成 相关因素:-依靠 肺气推动作用的正常,即: A.宣发: 使肺气向上、向外发散 B.肃降:使肺气向下、向内布散 【病理】肺气不宣,肺不肃降咳、喘、哮 二、肺-生理功能 (2)主一身之气:主持、调节一身之气。

8、 1)参与气的生成。 2)调节全身气机运动升降出入 【生理】肺主一身之气正常-气机升降出入正常脏腑机能正常。 宗气 = 自然之清气 + 水谷精气 人体之气 = 先天之气 + 自然之清气 + 水谷精气 相关因素-依靠肺司呼吸功能正常 二、肺-生理功能 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 (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生理】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相关因素-依靠 A.肺的宣发司汗孔的开合,在窍为鼻使汗、水向上、向外发散 B.肺的肃降-水液向内、向下布散、排泄 【病理】水液停聚-痰、饮、水肿、尿少 二、肺-生理功能 3)肺朝百脉(辅心行血):全身血液通过经脉汇聚于肺,经肺的呼

9、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由百脉输布到全身。 【生理】通过肺气的宣散疏通,治理和调节血液的循行。 相关因素-依靠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肺主气 二、肺-生理功能 4)主宣发、肃降:肺具有向外、向上宣通、发散、向内、向下布散、肃降的功能。 【生理】-协调肺主气、主行水的作用 (1)宣发: 排出体内浊气、和水液 将卫气宣散输布于体表、肌肤 温养、护卫肌肤、抗御外邪; 调节皮肤汗孔开合。 二、肺-生理功能 (2) 肃降 吸入自然清气 将吸入之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水液及水谷精微物质通过肺朝百脉的作用,向内、向下输布于脏腑及周身,并促进水液排出。 清肃呼吸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 相关因素-依靠:肺主气的作用正常

10、 【病理】肺气不宣、 肺气不降、小便不通、大便秘结 二、肺-生理功能 1)在形体上:皮毛、鼻、涕为与肺相连相应的统一整体 。 (1)在体合皮,肺主皮毛,其华在毛。 (2)在窍为鼻,肺开窍于鼻。 (3)在液为涕 2)在志为忧:忧与肺密切相关。 3)在自然界:“金” 与肺相类相通。 4)在经络脏腑上:肺与大肠相表里。 5)在生理功能上:肺为娇脏,肺气以降为顺。 三、脾-生理功能 1)主运化(主管消化吸收):脾具有将饮食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及水液运化转输至全身的功能。 【生理】 (1)运化水谷:参与胃的腐熟消化水谷,吸收精微。上输精微于心肺,化生气血津液“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

11、运化水液:参与水液的吸收、转输和通调的综合过程。 相关因素:脾气推动、脾阳温煦 三、脾-生理功能 1)主运化:(1)运化水谷(2)运化水液 【病理】脾失健运 (1)运化水谷失常 气血生化无源 脏腑组织失养。 (2)运化水液失常 水液输布障碍 痰饮、水肿。 “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三、脾-生理功能 2)主升清:脾气具有向上升腾作用的趋向 (1)脾将吸收的水谷精微升腾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化生气血,营养周身。 (2)升托内脏,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 【生理】 脾能升清-水谷精微上输-化生气血,营养周身。 脾气能升-内脏固定。 相关因素:脾气推动、脾阳温煦 【病理】 脾不升清-气血无源

12、,气血两虚 脾气下陷-气机下脱,内脏下垂。 三、脾-生理功能 3)主统血(统摄血液):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内运行,防止血液溢出脉外的功能 气的固摄作用 【生理】 脾气健运-气血充足-气能统血。 相关因素:脾气推动、脾阳温煦 【病理】 脾不统血-出血。 三、脾-生理功能 1)在形体上:肌肉、四肢、口唇、涎为与脾相连相应的统一整体 。 (1)脾在体合肌肉,脾主四肢、肌肉。 (2)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3)脾在液为涎。 2)在志为思:思与脾密切相关。 3)在自然界:“土” 与脾相类相通。 4)在经络脏腑上:脾与胃相表里。 5)在生理功能上:脾喜燥恶湿,脾气宜升 四、肝-生理功能 1)主疏泄(疏通全身

13、气机):肝气具有疏通、宣泄、升发调达全身气机的作用P56文。 【生理】调畅脏腑、经络气机。 调畅情志肝气郁结,肝郁化火 促进脾胃的运化、升清木乘脾土, 促进胆汁的分泌、排泄黄疸 调畅血脉,促进血液的运行气滞血瘀 促进水液代谢水肿,痰饮,水膨 疏泄调畅胞宫冲任,调节女子月经、男子排精 -月经不调,闭经,不孕,不育 相关因素:赖于肝藏血的功能正常 四、肝-生理功能 【病理】 肝失调达、肝气不疏、肝郁气滞、肝气郁结、肝气上逆、肝克脾土、肝郁血瘀 四、肝-生理功能 2)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 【生理】 A.贮藏血液:肝内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机体某个部分活动的需要。 B.调节血量:根据人体动静情

14、况调节外周所需的血量。 相关因素:赖于肝主疏泄,和贮藏血的作用正常的正常 【病理】肝血不足.肝不藏血、血随气逆、 四、肝-生理功能 1)在形体上:筋(爪)、目、泪为与肝相连相应的统一整体 。 (1)肝在体合筋 肝主筋,其华在爪。 (2)肝在窍为目 肝开窍于目。 (3)肝在液为泪。 2)在志为怒:怒与肝密切相关。 3)在自然界:“木” 与肝相类相通。 4)在经络脏腑上:肝与胆相表里。 5)在生理功能上:性刚,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主收藏体阴而用阳 五、肾-生理功能 1.什么是肾所藏的“精”?“精”是一种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物质。 2. “精”的来源: 禀受于父母 充养于后天-受五脏

15、六腑之精气而藏之。 3. “肾精”的作用: 1.促进生长发育。 2.促进性器官成熟,维持人体的生殖机能。 3.充养脑、髓。 4. “天癸”的概念: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的程度而产生的具有促进行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并维持性功能的物质。 女子P62 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16、;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 五、肾-生理功能 1)主藏精(主管生长发育、生殖)肾贮藏人体之精(生理物质), 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主司生殖的作用。 【生理】 1.促进生长发育。 2.促进性器官成熟,维持人体的生殖机能。 3.充养脑、髓 4.滋养濡润机体、脏腑 相关因素:先天禀受,后天充养 五、肾-生理功能 1)主藏精(主管生长发育、生殖) 【病理】 1. 肾精不足: 小儿发育迟缓,五迟:立、行、齿、发、语。

17、成人性机能减退,早衰,不孕,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2. 邪入精分,精分湿热,精分热毒。 五、肾-生理功能 2)肾主水(主管水液代谢):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 肾为水之下源。 【生理】是全身水液转输排泄、过滤(气化)的场所。 相关因素:肾的气化及肾阳的温化作用 【病理】 肾虚不能主水:气化失常,水代谢障碍-小便清长,遗尿,尿失禁,尿闭,水肿 五、肾-生理功能 3)肾主纳气: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归根于肾的作用。(注:肾为元气之根) 【生理】肾气充足,摄纳正常,呼吸正常。 相关因素:肾气充足 【病理】 肾气不足,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动则气喘。 元气虚脱,气脱于外。 五、肾-生理功能 4)濡养温煦脏腑

18、:指肾阴能濡养各脏腑之阴,肾阳能温煦各脏腑之阳的作用(肾阴和肾阳又称元阴、真阴和元阳、真阳) 【生理】肾中元阴和元阳充足,则各脏腑之阴阳充足正常。 相关因素:先天禀受,后天充养 【病理】肾阴不足,则全身脏腑阴虚。 肾阳不足,则全身脏腑阳虚 五、肾-生理功能 1)在形体上:骨、耳、唾为与肾相连相应的统一整体(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 (1)肾在体合骨 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2)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 (3)肾在液为唾。 2)在志为恐:“恐”与肾密切相关。 3)在自然界:“水” 与肾相类相通。 4)在经络脏腑上:肾与膀胱相表里。 5)在生理功能上:肾主封藏,为阴阳水火之宅。 五、肾-生理功能【附

19、】命门 (一)右肾为命门说 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之说。 难经三十九难说:“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 (二)两肾俱称命门说 元滑寿 :“命门。其气与肾通,是肾之两者,其实则一尔” 。 明.张景岳类经附翼:“是命门总乎两肾,而两肾皆属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三)两肾之间为命门说 赵献可: “以命门独立于两肾之外,位于两肾之间者,” “命门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而技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水道不

20、行;脾胃无此,则无能蒸腐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不出矣;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秘矣;心无此,则心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 赵氏认为命门的功能,就是此火,主持人体一身之阳气。 (四)命门为肾间动气说 明 孙一奎: “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九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 “考越人两呼命门为精神之舍,原气之系,男子藏精,女子系胞者,岂漫语哉!是极贵重于肾为言,谓肾间原气,人之生命,故不可不重也。” “若谓属水、属火、属脏、属腑,乃是有形之物,则外当有经络动脉而形于诊,灵素亦必著之于经也“。 (五)命门的生理及其功能

21、1. 命门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是维持生命的门户,故称命门。 2.肾与命门相通,在生理功能上是难以分割的。 3.命门之中有火,即命门之火,火属阳,命门实即肾阳。 4. 命门为元气之根。人之生命,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均与命门密切相关。 第二节 六腑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总的生理功能 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 六腑的生理特征 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以通为用,以降为和。 一、胆- 生理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中精之府、清净之府) 贮藏胆汁:“胆为中精之府” , 内藏清净之液 。 “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东医宝鉴)。 排泄胆汁: 肝的疏泄 促使

22、胆汁排泄于小肠助脾胃运化。 2)主决断( “中正之官”) 胆在精神意识思维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一、胆-病理反应 (1)胆气不利 经气不和或经气厥逆:胁下胀痛,胸胁苦满 胆汁溢泄障碍:口苦、泛酸、或身目皮肤发黄 精神情志失调:抑郁,易惊,失眠,善太息 (2)病邪入胆 胆火上炎:+ 惊躁,鼻渊,头痛,耳鸣 肝胆湿热:+ 黄疸 (3)胆气亏虚:易惊善恐、失眠、多梦 ,触事易惊,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善恐畏惧,多疑善虑 一、胆-生理特点 1)与肝互为表里。 2)与五行中“木”行相类相通。 3)既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 二、胃-生

23、理功能 (1)主受纳、腐熟水谷 “胃为水谷气血之海” “脏腑之本”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作用,并将饮食物在胃中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状态。 (2)主通降.以降为顺,以通为和 胃将食糜向下输送至小肠。 二、胃-病理反应 1)胃不能腐熟、消化水谷: 胃中有病邪:寒、热、湿、食积 胃虚:气(中气)、阴、津。 2)胃气不降,上逆 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腹胀 二、胃-生理特点 1)脾与胃互为表里。 2)与五行中“土”行相类相通 。 3)胃喜润恶燥 三、小肠-生理功能 (1)受盛化物-“受盛之官” :接受由胃下传的食糜,停留一段时间,以利进一步的消化吸收 (2)分清别浊 精微吸收 饮食物食团食糜 食物残渣

24、大肠 吸收水液-“小肠主液” 三、小肠-病理反应 病理反应 小肠受盛化物功能减弱腹痛、腹胀 分清别浊功能减弱 便溏、便泄、小便短少 生理特点 心与小肠相互为表里。 四、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 1)主传导 传化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传下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2)主通降-大肠气机以通降为顺。 3)主津-大肠吸收多余水分“大肠主津”。 四、大肠(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 2、病理反应 传导通降失司 大便的异常。 1)外邪、饮食伤大肠 风、寒、湿、热 、食积 肠痈、 泄泻、痢疾、便闭、痔疮 2)内伤大肠 气虚、阴津亏虚、血虚津枯-便闭、便结 3、生理特点:肺与大肠相

25、表里。 五、膀胱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1、生理功能 1)藏津液而司溺 贮尿、排尿。 2)气化水液而司开合 尿液为津液所化,在肾的气化作用下生成尿液,下输于膀胱,经肾与膀胱的固摄、气化作用,定时排出体外。 膀胱的气化与肾的气化密切相关。 五、膀胱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2、病理反应:膀胱气化不利,开合失权 气虚不固遗尿、尿失禁 气化不利尿闭、尿少 膀胱虚寒(多见于肾阳虚) 膀胱湿热、膀胱积热、水热互结小便淋沥涩痛 3、生理特点 1)膀胱与肾相互为表里。 2)膀胱的气化与肾(命门)密切相关。 六、三焦 1、三焦的概念: (1)六腑之一:位于胸腹腔中的一个大腑,又称

26、“孤府”。 形态包括胸膜、腹膜、大网膜等。“其体有脂膜在腔子之内,包罗乎六脏五腑之外也。”(医学正传); 其气与诸脏腑相合弥漫上下。 六、三焦 (2)部位三焦: 上焦 膈以上心、肺、头面、上肢 中焦 膈至脐脾、胃、肝、胆 下焦 脐以下肾、膀胱、外阴、下肢 (3)三焦辨证: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 六、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2、生理功能 (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 三焦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 三焦通行元气,而元气是气机升降、气化活动的动力源泉。 (2)为水液运行的通路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3)三焦是对部分内脏及其部分功能的概括: 上焦如雾、中焦

27、如沤、下焦如渎。 六、三焦 3、病理反应:三焦气机不通畅;水液代谢异常。 “凡表里之气,莫不由三焦升降出入,而水道由三焦而行,故邪初入三焦,或胸胁满闷,或小便不利,此当转其气机,虽温邪不可用凉药遏之。”(外感温热论) 三焦闭阻,三焦湿热弥漫,湿郁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生理特点 1.形态似腑(中空脏器),功能似脏(贮藏精气)。 2.除胆以外,均无表里配合,五行配属关系。 3.生理功能多隶属于五脏: 脑、髓、骨 肾主骨生髓。 脉心主血脉、脾统血生血、肝藏血。 女子胞-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 一、脑(“脑为髓海” -生理功能) 1)脑为髓海 “人始生,先

28、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海论 “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五脏生成篇 “脑为髓之海,真气之所聚,针入脑则真气泄,故立死。” “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官调于内,八邪消于外。”云笈七箴元气论 “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 (灵枢海论) 一、脑(脑为髓海) 1、生理功能 1)脑为髓海。 2)脑为元神之府 “头者,精明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主宰生命活动、产生精神活动、主管感觉和运动。 一、脑(脑为髓海) 2、病理反应 髓海不足:头目昏晕,健忘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灵枢海论) 二、女子胞 1、生理功能: 1)发生月经 2)孕育胎 肾

29、中精气充盛天癸的充盈 冲任二脉的作用: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 心肝脾对女子胞的作用 心主血; 肝藏血,主疏泄,脾统血 2、病理反应: 痰瘀互结、湿热下注。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一)心与肺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 1、生理 肺主宣发肃降 宣畅气机 促进心 肺朝百脉 肺气通向百脉 血运行 心主血脉 供养于肺 肺得所养 肺主气 血脉和畅 肺能朝百脉 司呼吸 宣发肃降 宗气具有贯心脉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保证了血液循环与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 (一)心与肺 2、病理 肺气亏虚血行不

30、畅呼吸不利、心悸。 心血亏虚肺失宣降咳嗽、气喘促。 心阳不振(心气不足)血脉瘀阻肺失宣肃 (二)心与脾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二方面。 1、生理 血液的生成 心主血 脾得血养健运不息 心阳温养脾阳(火生土 ) 脾化生血血液化源充足 心有所主 血液运行 心行血 脾统血 血行脉中不外溢 血运正常 (二)心与脾 2、病理 心血亏虚脾失所养脾失健运 气血化生无源 血虚 统摄血液无权 血溢脉外 心无 所主 心脾 两虚 心脾两虚: 眩晕、心悸、失眠、多梦、倦 怠、乏力、食少、腹胀。 脾失健运 (三)心与肝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是血的运行与贮藏及精神情志方面 1)血的运行与贮藏 1、生理:

31、心主血 肝有所藏 供养于肝-肝司其职 血运正常 肝藏血 心有所主、肝有所藏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运行血液 2)精神情志的调节 心主神明 血脉和畅 心悦神明 肝主疏泄舒畅气机 调畅情志 (三)心与肝 2、病理 心血虚,心无所主、肝无所藏心肝血虚 情志郁抑 气机不畅 气郁血滞 情志所伤,心神不主 精神情志异常 情志所伤,多化火伤阴,因而在临床上心肝阴虚、心肝火旺常相互影响或同时并见。 (四)心与肾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精与血、心肾相交等方面。 1、生理:心主血、肾藏精精血互生 心主神明、肾藏精精、神相互为用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夫神精之用,为人身之大主,精以

32、养神,神藏于精,而以气行乎其间。为其有以居之,有以藏之,而人道以立,此心肾所以为人之大主也。”(内经博义心肾论)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之阴阳相交互济 (四)心与肾 2、病理 精血亏虚,精神不济:心慌心悸、腰膝酸软、头目昏晕空痛、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头发枯槁,不孕、闭经 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男子梦遗、女子梦交 阳虚水泛,水气凌心:水肿、心悸 (五)肺与脾 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1、生理 气的生成 肺主气、司呼吸吸入清气 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 形成宗气 津液的代谢津液的代谢 肺主通调水道肺主通调水道赖脾主运化的资助赖脾主运化的资

33、助 脾主运化水液脾主运化水液赖肺气的宣降助输布全身赖肺气的宣降助输布全身 (五)肺与脾 2、病理 肺气亏虚,脾失健运肺脾两虚 咳嗽、气短乏力、便溏、纳少、腹胀。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六) 肺与肝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升降出入方面。 1、生理 肺气肃降 , 肝气主升 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 肺主宣发, 肝主疏泄 调节全身气机的出入。 (六) 肺与肝 2、病理 肝升太过肺失清肃肝气犯肺 “干咳无痰,是肝气冲肺,非肺本病。仍宜泻肝,兼泻肝气可也。”医理信述 肝失疏泄 肺气失宣 咳嗽、咳痰、胸胁胀满、 头目胀痛 肝火犯肺 咳痰黄稠、头目胀痛、面红目赤 (七)肺与肾-1、生理 肺与肾的

34、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肺肾之阴相互滋养三方面。 1)水液代谢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 肾为主水之脏 ,气化温运水液 共同协调主 持水液代谢 2)呼吸运动 肺为气之主,肺主气司呼 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 共同协调维 持呼吸正常 3)肺肾之阴相互滋养 金水相生 (七)肺与肾 2、病理 肺失宣降、肾失气化 水液代谢障碍 (水肿、小便不利) 肺气亏虚、肾气衰竭 呼吸无力、摄纳无权 ( 呼吸表浅,动则气喘) 肾阴不足, 阴虚火旺, 上灼肺金-潮热盗汗, 颧红颊赤,口干久咳,咳血咯血,舌红少苔 (八)肝与脾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的疏泄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对血液调节的协调关系。

35、1、生理 1)肝主流泄、脾主运化两脏协调、促进饮食物消化吸收。 2)脾生血、统血、肝藏血、调节血量共同维持血液生成和运行。 2、病理 1)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脾不调,木旺乘土、木不疏土、土壅侮木 2)脾不统血、肝不藏血 血运失常 (九)肝与肾-1、生理 肝肾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肾同源”及肝泄肾藏的协调关系。 1)肝肾同源 精血同源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精气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 阴阳相通肾阴为阴之本,肝体阴用阳。 2)肝泄肾藏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月经来潮和男子泄精 (九)肝与肾 2、病理 1)肾精亏虚 肝血不足,精血亏虚 2)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 3)藏泄失调月经紊乱,遗精滑

36、泄或阳强不泄。 (十)脾与肾-1、生理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后天相充养、水液代谢相协调的关系。 1)先天后天相充养 肾先天促进后天肾中精微物质充养脏腑;精微物质的产生赖肾气的气化。 脾后天充养先天脾运水谷精微充养肾精。 2)协调水液代谢 脾主运化水湿、肾为水脏 共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 3)脾肾之阳关系密切相互温养。 (十)脾与肾 2、病理 1)先后天不能相互充养 体虚,久病,生长发育不良 2)脾失运化、肾失气化 水液代谢紊乱 3)脾肾阳虚 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水肿 。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 2、心与脾 5、肺与脾 3、心与肝 6、肺与肝 8、肝与脾 4、心与肾

37、7、肺与肾 9、肝与肾 10、脾与肾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协调和配合。 (一)生理 清 分 别浊 胆汁 三焦的气化 饮食胃 胆 水 液 膀 胱 尿 食物 残渣 大 肠 粪 便 小肠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二)病理 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大肠传导失司便秘 大肠燥结腑气不通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三焦气化不利 膀胱失司 小便不利。 三焦湿阻 腑气不利 大便异常。 三、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之间的关系主要为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 1、在结构上,主要有经脉相互络属。 属脏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腑; 属腑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脏。 2、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3、病理

38、方面相互影响 (一)心与小肠 1、结构上: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 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 2、生理上 心火温煦,心血滋养小肠; 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一)心与小肠 3、病理上 心火亢盛下移小肠心烦、尿频、尿急尿灼热、尿赤。 小肠实热上熏于心心烦失眠、口舌生疮。 诸病源候论“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 千金要方:“口中生疮,名曰小肠实热也”。 (二)肺与大肠 1、结构上: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 2、生理上 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肺主肃降肺与大肠气机调畅呼吸调匀 大肠传导肺与大肠气机调畅大便通畅 (二)肺与大肠 3、病理上 (1)肺病及肠

39、: 肺气虚弱无力推动大肠传导便秘 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传导失常大便困难 (2)肠病及肺: 大肠燥热内结腑气不通肺失肃降胸满、气短。 (三) 脾与胃 1、结构上: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 2、生理上: (1)纳运相合 胃主受纳为脾的运化提供了物质 脾主运化适应胃继续受纳的需要 一运一纳,以保证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 (三) 脾与胃 2、生理上: (2)升降相宜 胃主降浊-水谷、糟粕得以下行 脾主升清-水谷精微得以上输 相反相成,清浊各走其道,以保证纳运功能正常进行。 (三) 脾与胃 2、生理上: ( 3 )燥湿相济 脾为脏属阴喜燥恶湿脾得阳而运 胃为腑属阳喜润恶燥胃得阴而安

40、3、病理上 (1)胃失受纳,脾失健运消化功能紊 (2)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头晕目眩,恶 心 、呕吐,脘腹胀满,腹泻。 (3)脾为湿困,胃为燥扰运化功能失常 (四)肝与胆 1、结构上: 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 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 2生理上 肝主疏泄、胆汁分泌排泄正常 共助饮食物消化。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共同参与精神思维活动。 3、病理上: 肝胆同病 : 肝胆火旺口苦、胁痛、急躁易怒 肝胆湿热-胁肋胀痛、食欲不振、口苦、黄疸 (五)肾与膀胱 1、结构上: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 足太阳膀胱属膀胱络肾。 2、生理上 肾中精气充足气化正常、固摄有权 膀胱开合有度排尿正常 3、病理上 肾中精气不足气化失常、固摄无权膀胱开合失度小便不利、尿频、遗尿、尿失禁。 湿热蕴结膀胱肾的气化失常尿频尿急、尿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